“村公項目資金”怎么用的?涉農政策有了新的變化你了解嗎?請經常查閱“民生信箱”。昨日,記者從蒲江縣朝陽湖鎮周溝村了解到,該村在開展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創新工作方法,走訪征求了1100名村民的意見,決定在全村每家每戶安裝“民生信箱”,及時公布全村財務收支情況和傳達黨委、政府相關法規政策。(9月14日《成都日報》)
“全村的財務收支情況要及時公開,黨和政府的法規政策要及時傳達……”,這都是村務公開的基本要求,也是黨和國家大力倡導的一項重要舉措,每個地區都應該按照這樣的要求進行公開。蒲江縣朝陽湖鎮周溝村此次將這要求充分結合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創新工作方法,采取安裝“民生信箱”方式,取代傳統的村務公開。這樣一來,既方便群眾及時了解村務公開的內容,又能及時地收集到群眾的反饋意見,從而讓群眾的問題和訴求得到及時解決,這一舉措值得推廣。
“民生信箱”實則就是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連通器”,及時打通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最后一公里”。“民生信箱”給了群眾一個明白,還了干部一個清白。這讓群眾及時了解到村上的干部每天的工作情況,村委發展思路,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村級財務的收支情況等群眾最關注、關心的熱點內容,讓群眾對村級事務真真地做到了心中有數。其次,群眾對村級事務的各個環節了解清楚后,更能充分發揮村民監督作用,讓村里的黨務村務財務運行得到規范,權利受到有效制約,讓群眾更能感覺到干部的清白。
“民生信箱”同時也給干部在村級事務的某些重大事項的決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傳統的村務公開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時收集到群眾的反饋意見。有了“民生信箱”成為了民聲的會話筒,方便群眾及時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積極地為村級事務出謀劃策。讓干部更能厘清當前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更好地為群眾服好務。(中國臺灣網網友:飄移)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