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傘鎮民居紛紛升起五星紅旗,以防遭緬甸軍方戰機誤炸。
“每次緬甸果敢戰端重啟,中國這邊最先痛到的一定是鎮康縣的南傘!”20年前到云南做生意,現在已經在南傘安家置業的湖南商人魏立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對中國領導人說的‘堅決維護中緬邊境的安全穩定’感受最切身。”位于中緬邊境的南傘,與緬甸撣邦果敢相連,距果敢縣城僅8公里,有“中緬邊境第一鎮”之稱。由于果敢地區發生戰事,《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赴南傘采訪。令記者感受頗深的是,中國政府、軍隊和地方政府此次應對突發事件迅速而堅決,給了生活在當地的中國民眾“定心丸”。值得一提的是,緬甸和談代表19日表示,緬政府已同意舉行果敢議題專題討論。緬北和平露出曙光。
中緬邊境“第一鎮”
19日,緬甸全國;饏f調委員會成員吳昆奧甘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緬甸政府已同意在第七輪全國;饏f議談判結束后舉行果敢議題專題討論。此前,緬甸政府和軍方斷然拒絕討論此事。
不過,近日果敢地區戰事仍很激烈。果敢同盟軍311旅旅長19日晚對外透露說,當天的戰事從上午10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晚22時還沒有停息。事實上,《環球時報》記者18日親身感受到戰斗的激烈——緬政府軍對東山區扣塘方向的炮擊,平均每分鐘發射一發重型炮彈,雷鳴般的炮擊聲在中國邊境地區清晰可聞。
南傘民眾密切關注著果敢戰事。“我們這里距省會昆明884公里,距臨滄329公里,距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只有八九公里”,世代生活在南傘的潘世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抬抬腳就可以出國了!
南傘隸屬臨滄市鎮康縣,地處云南西南邊陲和中緬邊境中段。兩國在此的國界線長47.583公里。按南傘官方的說法,南傘有著特別的區位優勢:東進臨滄,南下普洱、西雙版納,北上保山、德宏,西出緬甸,是古西南絲綢之路重要通道,對外開放的內陸窗口。特別是隨著縣城南遷至南傘,南傘已成為臨滄的開發投資熱點。但緬北戰事爆發后,這座小鎮就變得不那么安寧了。
果敢戰事對地方經濟有什么樣的影響,旅館業者最清楚。在南傘經營多家旅館的趙老板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戰事對南傘經濟的影響,我們經營旅館飯店的最先知道。5年多來飯店旅館數量的迅速增長,說明穩定對我們業界的發展起著推進作用,可最近入住者逐漸減少。原來在果敢做投資生意的浙江生意人和一個馬來西亞華僑,居然嫌一天170多塊(人民幣)的旅館費用高。還有一些國內生意人因不知道戰事何時結束,也離開南傘回老家等候。”
在南傘國門路做珠寶翡翠生意的緬甸人吳溫吞因為客人少而生意驟減。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果生意再不起色,我也只能關門回瓦城了!
甘蔗是南傘鎮最大的經濟支柱作物,南傘鎮抓住糖價上揚的有利時機,把發展甘蔗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支撐產業來抓,進一步鞏固提升甘蔗產業。南傘鎮村民規劃甘蔗面積4.5萬畝,總產量18萬噸。而南傘糖業有不少甘蔗來源于緬甸的果敢地區。
“我現在是心急如焚呀!”開糖廠的林先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甘蔗收購受影響太大了,我在果敢訂的完全不可能收回來了,而靠近邊界中國這側的甘蔗現在也沒人敢去砍。再過兩個月,這些甘蔗就開花廢了!
果敢的甘蔗已經毀于戰火。3月7日中午12時,果敢東山區石洞水丫口、南湖塘、大石崗壩、帕卡等地的甘蔗園先后發生嚴重火災,大火持續燒了一天一夜,直至8日中午才自然熄滅。根據目測,有將近2000畝甘蔗園被燒毀。事實上,自2月9日果敢戰事爆發至今,果敢地區已有很多甘蔗被燒毀。據《果敢志》記載,2011年果敢地區的甘蔗種植達13.4萬畝,每畝以4噸計,每噸價格400元人民幣。至2015年,果敢地區的甘蔗種植面積約在15萬畝左右。
南傘國門恢復開放
果敢戰事對臨滄市的邊貿沖擊是直接而明顯的。3月19日下午,《環球時報》記者在南傘國門看到,有極少數的邊民越過邊界到緬甸果敢那側,也有一輛貨車從果敢方向開來。國門恢復開放。不過,車輛和人員過往極少。3月17日,在臨滄市唯一的國家一類口岸—清水河口岸采訪時,記者能聽到遠處的炮聲。盡管如此,清水河口岸的安檢和貨物進出口等工作仍在正常有序地進行。
清水河口岸的運輸司機表示,緬甸果敢打仗以后,有時候緬甸軍方不放一些車輛進來。他還說,“現在每天都能聽見炮聲。有點怕炮彈,(因此)現在跑運輸還是很危險的!睋數剡吘彻芾聿块T消息,自2月9日緬甸果敢地區爆發沖突以來,進出清水河口岸的人流、車流和貨物流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其中人員出入境數量從2月9日前每天最多有2600多人次,一度下降到每天200多人次;進入3月,人流有所恢復,最近幾天恢復到每天1400多人次。而車流量則從沖突前每天最多的1400多輛次下降到目前的600多輛次。
2014年11月,第四屆臨滄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在南傘鎮開幕。參加過邊貿會的呂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原打算大展身手的,因為那屆邊交會由云南省商務廳、省招商合作局和臨滄市政府共同主辦,吸引了印度、哈薩克斯坦等13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的278戶企業參展。開幕式上簽約30個項目,協議金額達188.45億元,涉及生態農業、房地產、建筑建材、物業物流、旅游開發等領域。但這場突如其來的戰事打亂了我們的計劃,F在只希望能早日和平,方方面面能坐下來談!
在《環球時報》記者19日結束采訪離開南傘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地方官員衷心地說:“希望早日恢復和平!彼榻B說,南傘鎮轄14個村委會2個社區,現有8158戶33777人,其中農業人口5735戶,27517人,勞動力1512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14309人,從事第二產業276人,從事第三產業542人,“只有和平之后,我們才能加快發展第二、第三產業!
“權當對面的炮聲是打雷”
總的來看,《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在南傘看到的是,原來擔心戰事造成當地物價上漲現象沒有出現,環城走的電動“公共電瓶汽車”坐大半個縣城也就2塊錢,小摩托5塊錢跑全城各處,普通旅館標準間一晚上120元至160元不等,瓜果蔬菜的價格也沒有太大變化!俺耸掳l前兩天因大量人員涌入,特別是準備回家過年的內地商人讓旅館住宿價格提升外,后來就完全平穩了!苯洜I飯店的董先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其實,相比于5年前的“果敢8·8事件”,《環球時報》記者這次感受最深的是中國政府、軍方、云南省和臨滄地方政府迅捷而果斷的反應措施。
戰事爆發不久,數萬人次的果敢邊民涌入中國國境,中國紅十字會迅速在南傘周邊及稍遠的麥地河設立難民區。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紅十字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先后搭起帳篷城,將此前散落在河邊山谷中的難民接入安置點,提供充足食物并保證醫療健康。
為減輕中國紅十字會的負擔,鎮康縣政府也為能找到就業的果敢民眾提供方便,比如說到當地旅館、超市等從事服務員行業!董h球時報》記者看到,雖說有數萬難民涌入鎮康,但縣政府所在地南傘并沒有顯得人多且雜亂。在縣城公園里,傍晚時分出門鍛煉的民眾神情自然,而入夜之后,南傘街頭不時可見武警和公安的巡邏車輛。
臨滄市政府的邊境安全與穩定措施直接而迅速。《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臨滄市市委書記李小平率領導班子于3月17日至18日到耿馬自治縣、鎮康縣調研邊境維穩處突工作。他們首先前往耿馬縣孟定鎮山頭寨村、大水桑樹村看望慰問“3·13”緬甸軍機炸彈傷害事件的遇難者家屬。
“解放軍的進駐成了我們的定心丸與主心骨”,南傘居民孟雨欣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和家人每天傍晚都要去看看停在那里的武裝直升機!弊浴董h球時報》記者17日抵達南傘至19日下午離開,每天都能看到中國軍隊的武裝直升機早晚不定時在中緬邊境巡航,雙機或者三機編隊進行。此外,當防空部隊進駐125界碑附近時,許多南傘居民專門打車前往觀看。
玉石商人李潔的商鋪靠近南傘國門:“之前一到晚上就能聽到國界那邊的炮聲,讓我心驚肉亂,現在看到解放軍進駐了,心里安定很多,權當對面的炮聲是打雷,因為感到安全與踏實了!(環球時報赴云南特派記者 邱永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