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顏色”問題,因為其可參與性、可體驗性以及人們對自身體驗的好奇心,而將更多的網民卷入其中,從而發展成網絡熱點事件。
最近,網上關于一條裙子究竟是藍黑色還是白金色的問題,網友們爭論不休,視覺心理專家、色彩專家、眼科醫生都已經給出清晰的解釋,說明為什么人們的感覺有如此大的個體差異。我要說的不是裙子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問題,而是為什么對裙子顏色的爭論會如此迅速地發酵成網絡世界的熱點事件。
一方面,好奇心驅使人們關注自身的體驗。裙子照片是一個明確的客觀刺激,而顏色是人們的主觀體驗而非客體世界本身。顏色這種感覺既受到人類視覺系統(眼睛、大腦等組成)特點的影響,也受到刺激物反射率、光線、觀看角度以及其他參照物的影響,很容易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
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誤以為顏色是客觀的,好像每個人看到的顏色都是一樣的,實際上并非如此。當有好事者搬出裙子照片,并引起爭論后,忽然讓人們對自己的顏色體驗產生了興趣。實際上,顏色爭論的參與者都在玩一種簡單的心理測試:刺激物是明確的,感受或體驗因人、因境不同,每個人都想看看自己的主觀體驗是否與人相同或不同。由此,“裙子顏色”問題,因為其可參與性、可體驗性以及人們對自身體驗的好奇心,而將更多的網民卷入其中,從而發展成網絡熱點事件。
另一方面,互聯網提供了心理測試和人際傳播的良好技術平臺。照片作為視覺刺激很容易在電腦上呈現,并通過互聯網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播。照片的觀看,不存在語言障礙,全世界網民都在觀看一張照片,然后品評自己的感覺,“心理測試”的狂歡就點燃了。
此外,各種網絡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等,讓裙子的圍觀人群以幾何級數狂飆。在世界某個角落里,一條裙子裙擺輕舞,居然掀起了互聯網世界的風暴?梢栽O想,沒有互聯網,沒有社交平臺,不管這條裙子如何舞動,也掀不起任何風暴。實際上,心理學中有很多有趣的測試,都有可能通過類似方式制造出風暴。不過,目前科學家對于這種從個體好奇到群體狂歡的突變過程、機理以及確切條件,似乎還研究得不太清楚。
總之,裙子顏色事件一方面折射出了人們的好奇心、體驗尋求心理以及在網絡世界海量信息中對信息有限的注意范圍;另一方面,顯示出互聯網是良好的心理測試平臺,也是人類心理的“可怕”操控工具,更是群體心態的展示窗口!叭棺宇伾敝疇帲宫F了人們在互聯網社交圈子里進行的一場群體“心理測試”的狂歡。(作者辛自強系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