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加快信息網絡寬帶化升級,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實現行政村寬帶普遍服務”的發展目標,意味著國內寬帶網絡的整體水平將出現質的飛躍。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有分析將“寬帶中國”僅僅和前期有媒體報道國內寬帶網速排名落后和寬帶反壟斷調查等聯系在一起,這一判斷忽視了寬帶發展對于國家發展的整體影響。其實加快寬帶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國內早已形成共識,是前期一系列工作成果的體現。早在2010年3月,國家多部門就已經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此次“寬帶中國”工程是將這些工作從行業層面上升到了國家層面。
“寬帶中國”對于我們到底能起到哪些作用呢?如果僅從普通用戶的角度來理解,寬帶就是用來上網的;“寬帶中國”就是讓用戶瀏覽網頁更快、在網上看電影和電視劇更流暢、從網上下載內容能馬上完成,和網上的朋友聊天時不會斷線。而聯合國在召開千年發展目標峰會時,則是將提升寬帶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減小國家間的寬帶差距,縮小數字鴻溝列入了千年發展目標,將其作為影響全球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來考慮;這說明寬帶網絡的發展絕不僅僅是來改善用戶上網體驗的,其作用將是全局性的。
在信息化時代,寬帶網絡首要作用體現在對各國國際競爭力產生的戰略性影響上。由于信息化在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同于傳統實體空間的信息空間已經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人民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因此加快建立覆蓋廣泛,傳輸快捷,能力完善的寬帶網絡將對各國構建新時期的競爭實力具有關鍵的保障作用。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聯)和教科文組織在2010年宣布成立寬帶促進數字發展全球性委員會,以促進在全世界寬帶系統的加速建設。目前已有近100個國家制訂了國家級寬帶戰略或計劃,將寬帶作為水、電、高速公路一樣的現代基礎設施來對待。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更是著眼于搶奪國際信息空間規則體系的主導權,將其作為國家戰略制高點項目。而我國目前在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已經作了很多投入,但沒有形成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和協調發展,給未來帶來很大風險,將寬帶中國提升到國家層面就是為我國今后參與“第二空間”資源分配話語權的爭奪,為國內產業爭取新的國際市場空間,為國家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按照《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互聯網行業“十二五”規劃》的部署,未來幾年我國將在寬帶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累計投資16000億元,其中寬帶接入網投資將達到5700億元。到2015年,要實現寬帶接入用戶2.5億戶。截至2020年,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技術設施將覆蓋城鄉。這也就意味著光通信業、寬帶設備制造業、通信芯片、物聯網設備、信息安全等領域將獲得巨大的投入和市場空間。如果按照全球平均水平而言,寬帶普及率每增長10%,就會推動GDP增長1%;在寬帶上每投入1美元,能給全社會產生10倍的回報。16000億元的投入帶來的直接經濟增長和間接經濟效益將成為“促內需、保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