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曾經的膠卷、照相行業的全球霸主美國柯達公司便麻煩不斷。終于在1月19日,在收到紐交所退市警告16天后,柯達提出破產保護申請。
一個行業帝國的搖搖欲墜、一個創新領先者的尷尬破產,給正在積極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的中國,一個鮮活的教訓,帶來當今創新世界中“不進則退,慢進也退”的深刻啟示。
“你只要按下快門,其他的交給我們。”131歲“高齡”的柯達公司的口號曾經響徹全球,成為膠卷和照相行業的絕對龍頭老大,它先后研制出膠片和“傻瓜相機”,甚至是當今風靡全球的數碼攝影技術的發明者。然而,這些輝煌在柯達創新力不足的趨勢中,顯得快速退潮,一個個產業里程碑,也難以挽救柯達的頹勢,曾經不可一世、傲視業界的恢宏,很快成了明日黃花。
根據最新報道,柯達從花旗集團獲得9.5億美金破產保護企業融資,貸款期限是18個月,這筆資金會被用來改善流動性以及作為運營資金。雖然柯達表示還將依靠數碼采相專利和沖洗、沉積技術等領先科技,在逆境中“翻身”,但巨人的“喘息”,已讓全球數以億計的曾經柯達忠實消費者,感到了一個時代的離去。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合伙人陳果指出,柯達的技術創新能力并不弱,它還是數碼技術的先驅,但是這并沒有保證其商業上的成功。關鍵原因在于,柯達在商業模式架構上跟進不足,創新的內涵很多,包括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和技術創新等。
事實上,1975年柯達就制造出數碼相機。而此后20多年在數碼市場的成功,讓柯達對數碼產品的關注不足。直到2004年被道瓊斯除名后,柯達才開始艱難的“數碼轉型”。數據顯示,柯達2004年、2005年蟬聯美國數碼相機銷售冠軍,但是與新銳的日本數碼企業相比,柯達的轉型步伐緩慢不堪。2006年柯達便跌落冠軍寶座,此后更是江河日下。
曾與柯達同為膠卷巨頭的富士則是另一幅景象。富士膠片最早的轉型始于2000年,目前,富士膠片集團有三大事業領域,包括影像事業、信息事業和文件處理事業。其中,包含醫療系統、生命科學系統的信息事業是富士集團的重點板塊。2002年至今,除了2010年之外,其他年份全部實現盈利,與柯達的連年虧損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EMBA中心副主任羅彪分析,柯達的失敗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首先,傳統相機和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不同,在數碼時代,柯達基于傳統相機的供應鏈優勢和專利優勢不復存在;其次,在新的全球化市場環境中,柯達陳舊的商業運營模式也不復當年的競爭力。
在當今創新世界中,柯達的衰落只不過是一個典型標本,近年來,不少曾經獨步全球的行業巨頭,都因為創新腳步蹣跚,而被年輕的后繼者快速超越,市場地位岌岌可危。
2011年8月,“年輕”的Google以約125億美元收購“年邁”的摩托羅拉,Google成立于1998年,摩托羅拉創立于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