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十三行遺址

        時間:2008-05-05 14: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十三行遺址,是臺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位于臺北縣八里鄉淡水河海口交界處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史前遺物。該遺址的主人生存于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屬于臺灣史前時期的鐵器時代,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臺灣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該遺址被臺灣當局定為二級古跡,目前保留遺址面積約一公頃,并在遺址旁設立十三行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座縣立考古博物館。

        遺址發現及挖掘過程簡介


       

        1955年秋天,臺灣空軍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隨機飛越八里鄉觀音山上空時,突然發現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是發現了鐵礦,所以才會影響到羅盤的運作。

        1957年,潘克永找到了在臺灣大學任教的地質學家林朝棨,會同中美鉆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到八里鄉頂罟村實地勘查,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土法煉鐵所遺留的殘渣。因為當地并無漢人或日本人煉鐵的紀錄,他們斷定這些殘渣為史前人類的煉鐵遺址。由于遺址所在地臺北縣八里鄉頂罟村有個別名叫“十三行村”,于是將此考古遺址命名為“十三行遺址”。至于頂罟村別名的由來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因為清朝時,這里曾為重要商港,有多達十三行郊(商家)在此經商,所以將此處稱為“十三行”。可是,也有學者認為“十三行”可能來自原住民語言的音譯,為原住民稱呼該地的名稱。

        1959年,石璋如教授率領學生到該址短期試掘,獲得陶器、石器、鐵器和玻璃器等文物以及二座墓葬,并推斷十三行遺址屬于臺灣住民凱達格蘭及噶瑪蘭系統的史前文化。1963年,臺北縣文獻會委托劉斌雄教授在該遺址開挖二個深坑,發現遺址有二個文化層重疊,下層為赤褐色網紋硬陶文化層(即十三行文化層),上層則是近代的漢文化層。1980年,臺當局“交通部”觀光局將八里鄉十三行文化遺址列為重要考古遺址。

        1988年,考古學家臧振華和劉益昌,由于對臺灣平埔族和早期漢文化之間的接觸這一研究議題感興趣,而決定選擇十三行遺址進行考古挖掘,卻意外引爆了一場文化保存和工程建設的沖突事件。原來,十三行遺址已被前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劃定為“八里污水處理廠”用地,即將動工。經過文化及學術團體兩年多的抗爭,還是僅保留了極少部分的遺址。1991年,十三行遺址被指定為二級古跡,保存范圍長約144米、寬約22米、總面積為3,161.9平方米。1995年,當局“中央”各部會決議在污水處理廠旁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該館更名為“十三行博物館”,同時也開始博物館的興建工程,2003年,博物館正式完工并開館。

        十三行文化


       

        由于十三行遺址在臺灣史前史中的重要地位,考古學者通常將臺灣北部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通稱為“十三行文化”。除了十三行遺址之外,位于臺北市中山區的西新莊子遺址,也是十三行文化的代表性遺址之一。

        十三行文化屬于北臺灣地區的金屬器時代,時間大致從2,300年前開始,到漢人進入本地區之后才結束,是臺灣史前文化的代表文化之一。十三行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石器減少,只剩下凹石、石槌等無刃器。除了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陶器,主要是紅褐色夾砂陶,特征是手工制作,含細沙,火候高、質地堅硬。

        如果以史前文化較寬的定義而言,臺灣北部地區擁有赤褐色或淺褐色拍印幾何紋硬陶的史前遺址,都屬于廣義十三行文化的范疇。就此而言,十三行文化的分布地區,在西海岸地區由淡水河沿著海岸向南一直分布到大安溪,向東則沿著北海岸、蘭陽平原一直分布到奇萊平原北側的三棧溪。

        根據考古學者劉益昌的看法,根據時間、分布區域及文化內涵,十三行文化可以再區分為早、晚兩期及七個不同的類型。其中早期為距今2000-1000年之間,包括十三行類型、后龍底類型、番社后類型;晚期距今1000年以內,包括埤島橋類型、新港類型、舊社類型與普洛灣類型。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主要器物


       

        陶器


       

        十三行遺址所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中,陶器是數量最龐大的一批標本。其中,完整或可復原的陶器約126個,破碎的陶片占最大宗,估計約超過80萬件。十三行遺址出土主流的紅褐色夾砂陶片,依據其施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素面、拍印文系統、及壓印、刻劃、刺點、劙劃、捺點等。一般而言,紋飾多施于器物腹部及延伸的底部,大部分皆通體施紋,亦見紋飾呈環帶狀分布。

        在各種出土陶器中,淡褐色陶器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有其它器物少見的粗條紋紋飾。灰黑色泥質陶器數量也不多,但是頗具特色,器型有小口大腹的罐與瓶,質地細致,表面經常抹平磨光,肩部外表裝飾有刺點紋及圈點紋,紋樣常環繞器表一周。

        在所有出土陶器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十三行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該陶罐在口緣、足部的表面均勻散布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在陶罐腹部則有生動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為宗教用途。

        鐵器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鐵渣、礦石、煤等,顯示該遺址主人已知煉鐵。此外,在十三行遺址也發掘出煉鐵作坊,證實煉鐵是在聚落內進行的。

        出土的鐵器不多,可能是因為氧化腐朽不易保存,以及再制造利用,以致出土器物數量較少。目前出土的鐵器皆器型不明,推斷是用來做武器的。一般來說,如果具有農耕文化,應當有金屬制的農具,或是類似物。雖然目前已經證明十三行人能夠農耕,只是技術并不高明,他們同時也會畜養家畜。

        其它器物


       

        除了日常用具外,十三行遺址也出土很多瑪瑙珠、玻璃手燭、玻璃耳玦、玻璃珠,以及其它質料的珠子。現址還發現金飾、鎏金青銅碗、銀管飾物、銅刀柄、銅碗、銅鈴、銅幣等罕見遺物。由于這些器物或者來自臺灣其它的族群、或者來自南洋、或者來自大陸,因此可能是與外界貿易交換所得。由此推斷,十三行在當時是臺灣島內外重要的交易地點,與外地的聯系相當頻繁。

        墓葬相關人骨及器物


       

        十三行遺址還出土了大批和墓葬相關的人骨及器物。依出土的姿勢與方向,人骨的姿式可分為九大類型,其中最值得討論的是屈肢葬。十三行遺址主人的埋葬習俗,以頭朝西南臉向西北的側身屈肢為主,兇死者則往往以頭向東北的直肢葬方式埋葬,常見的陪葬品包括裝飾品陶罐、青銅柄、鐵刀等器物。在十三行遺址出土之前,臺灣史前遺址中從無屈肢葬的葬式出現。

        此外,由無頭葬出現可知聚落或族群間可能有戰爭或獵殺的行為。

        曾經居住過十三行遺址的三群人

        十三行豐富的出土文物,對理解該遺址主人的生活型態有不小的幫助。根據考古學者所作的研究指出,在十三行這片土地上,曾經先后有三群不同的人在此居住。最早一批人是所謂的“圓山文化人”,他們大約在2,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定居于此,由于遺留下來的文物不多,可能表示居住的時間不長。

        其次,大約在1,800年前,有另一群人遷入十三行,考古學者稱他們為“十三行文化人”,很可能就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的祖先。他們在這里居住的時間相當長,至少住到距今大約800年前,前后長達1,000年以上。他們除了留下豐富的遺跡與遺物外,也留下了大量的墓葬。十三行遺址上所挖到的文物,大多數是這一群人所遺留的。

        最后一群人則是清代中葉之后從福建渡海而來的漢人移民,他們在此建立了一個村莊。

        “十三行文化人”的食衣住行

        十三行人以農業為主要生計,種植稻米等農作物。除了種稻外,漁獵也相當發達,他們到淡水河邊采取貝類、捕捉魚類、海中哺乳類,并到鄰近的山區狩獵鹿、山豬、羌、山羊等野生動物,充分利用了河海口及山林的豐富資源。吃完貝肉后,他們多會將貝殼丟棄在同一個地方,形成考古學家所稱的“貝冢”。

        由于遺址上發現了史前人用來織布的陶紡輪,可知十三行人應會利用簡單工具做衣服。但是因為這些衣服埋在地下太久而腐爛,已無法知道它們的顏色和樣式。

        十三行人住在由木頭架高的屋子里,藉以避免潮濕,并防止野獸的侵襲,學者稱此為“干欄屋”,而臺灣原住民部落也都有類似建筑。

        十三行人和臺灣島內、大陸東南沿海以及南洋地區應有密切往來,所以才會在遺址上發現外來的陶器、青銅器、漢人錢幣、琉璃珠等。此外,十三行人的工藝技術相當發達,他們不僅會煉鐵,用鐵制作各種生活用品,還拿來和其它族群交換物品;他們也會燒制精美而細致的陶瓶、陶罐等,閑暇之余,還會利用陶土制作生動而精巧的人或動物形的陶偶。

        學界對于出土人骨的研究也顯示,十三行人很可能和臺灣原住民一樣,喜歡嚼食檳榔、煙草,并常蹲在地上聊天、吃飯。

       
      編輯:賀晨曦    
       
      圖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免费直播 |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老鸭窝在线免费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 国产八十老太另类| 两人夜晚打扑克剧烈运动|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成人免费黄网站|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亚洲欧美自拍另类图片色| 高清欧美一级在线观看| 很黄很色裸乳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免费综合视频| 黄录像欧美片在线观看| 强行交换配乱婬bd|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男女猛烈激情XX00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波多野结衣xxxxx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国产CHINESE男男GAYGAY网站|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免费又黄又硬又爽大片|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巨胸流奶水视频www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