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首  頁 | 專題首頁 |  要  聞  | 視  頻 | 周年動態 | 兩岸情深 | 患難真情 | 血濃于水 | 愛心匯集 | 經濟重
      人文重建 | 重訪災區 | 新家園新生活 | 志愿者行動 | 自力更生 | 對口支援 | 圖片報道 | 各地援助 | 感人事跡 | 評論分析
        首頁-專題-時政-汶川地震周年紀念-評論分析
       
       
      社評:永恒的精神 不滅的夢想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09-05-12 13:15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 新華社社評:永恒的精神 不滅的夢想

        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比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整整一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一年是短暫的,但抗震救災的這一年,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鐫刻下永恒的一頁!

        這一刻,讓我們手捧白菊,對逝者哀悼;讓我們凝望災區,為同胞祈福;讓我們再次吶喊:汶川加油!中國加油!

        數萬人遇難、數百萬人受傷、數千萬人受災,地震發生的那一刻成為13億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生命大救援、愛心大奉獻,危難之際迸發出的骨肉親情、愛國熱情,令人動容,令人感悟,令人謳歌。

        瓦礫上傷痕累累的握筆小手、廢墟下艱難求生的“夾縫男孩”、黑暗中相互鼓勵的患難伙伴……讓人心碎的鏡頭,把生命的脆弱與頑強一同定格在億萬人的腦海中,銘刻在歷史紀念冊上。

        武警某師參謀長率部隊冒死抵達震中、失去10位親人的女民警堅守崗位、人民教師張開雙臂護住4個學生……令人感嘆的事跡,傳頌著中華民族同舟共濟的品質,告訴世界什么叫“中國力量”!

        山崩地裂,讓億萬中國人結成了一個血脈相通、牢不可破的生命體,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最快速度搶救被困群眾,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創造了人類救災史上的奇跡。

        艱難困苦砥礪偉大精神,風險挑戰錘煉堅強意志。艱苦卓絕的抗震救災斗爭,把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到極致,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給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豎起了一座新的精神豐碑。

        災難,讓一個民族堅強;抗爭,讓一個國家奮進。一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兄弟省區市大力支援,災區干部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收拾破碎山河,重建美好家園。

        草枯了又榮,花謝了又開,燈火滅了再亮,家園毀了重建,廢墟之上彰顯重生的力量。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實踐證明,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越是災難深重,中華民族越能自強。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定以進步補償。

        地震一周年之際,回望一年來的抗震救災斗爭,我們為危難時刻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所折服,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而感動。一年來,災區人民堅守家園奮起自救,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業績;全國人民心系災區、情系災區,匯聚成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人民是推動歷史進步的真正動力,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有排山倒海的力量、無窮無盡的智慧,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中華兒女闊步前進的步伐。

        地震一周年之際,回望一年來的抗震救災斗爭,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有社會主義制度作保障,有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飽經風霜的共和國經得起任何考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夠實現。

        地震一周年之際,回望一年來的抗震救災斗爭,我們深信:多難興邦。歷經千百年來一次又一次磨難,中華民族愈挫愈強,中華文明熠熠生輝。如果說汶川大地震是我們民族悲痛的集體記憶,那么,在歷史進步中豐富和深化、在災難考驗中迸發和升華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就是我們開創未來的強大動力。

        汶川,我們悲痛的震中,正是我們奮進的新起點!在傷痕、悲慟、淚水之外,是沉思、堅強、希望,是人性的新光輝、精神的新境界、民族的新夢想。

        從震中汶川出發,我們走出陰影,走出悲痛,走出災難,滿懷希望前行。這就是我們對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

        對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加快恢復重建步伐,以更加堅定的意志、更加迅速的行動,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災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力爭在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標任務,讓災區人民早日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央的部署是全國人民的心愿,更是黨和政府的鄭重承諾。我們要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恢復重建的各項規劃、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奮力奪取抗震救災斗爭的全面勝利,為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的目標而不懈奮斗。我們堅信,無論是汶川、北川,還是青川,都將化作錦繡山川,展現在世人面前。

        對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弘揚以人為本理念,堅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先于一切、人的價值重于一切,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關注民生、重視民生、改善民生,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中落實民生政策,把發展進一步落實到為人民服務上。要著力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就是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當前,要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齊心協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愈是苦難,愈是堅強;愈是艱難,愈是團結;愈是磨難,愈是向前。汶川大地震留給中華民族的,絕不僅是巨大的傷痛,更有人性的感悟、生命的認知、發展的啟迪,激勵我們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走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汶川縣映秀小學操場上,百余名小學生創作了“帶上你的翅膀”的圖畫,畫面上有想像中的新學校、更加美好的家園。災區人民的希望在孩子們手中放飛。

        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總有一種精神,催人奮勇向前。在這片承載了大災和大愛的土地上,中華民族不滅的夢想在頑強生長;在這片承載了大悲和大喜的土地上,13億中國人集結在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向著燦爛輝煌的未來進發!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 亚洲大片免费看|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freesexvideo性欧美医生护士|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久热这里只有精|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一区视频| 亚洲黄色免费看|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国产freexxxx性播放|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小镇姑娘hd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欧美性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浮力影院第一页|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真实处破疼哭视频免费看| 午夜激情电影在线观看|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卡无|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免费一级片| 国产寡妇偷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成本人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2019国产开嫩苞视频| 黄色免费短视频|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一定要抓住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第一页| 日批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