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專題首頁 親歷與訪談 紀念活動 本網特稿 重要言論 文獻回顧 評論研究 海外聲音 對話商談 經貿交流 文化交流 臺灣記憶 歷史逸聞 圖片
       
       
      字號:
      余克禮:告臺灣同胞書 兩岸三十年奠基石

        時間: 2009-01-04 11:09     來源: 中國臺灣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著名臺灣問題專家余克禮元月一日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文章,題目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奠基石——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文章全文如下: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以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文告的方式,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和平統一祖國的基本方針,闡述了緩和、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和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戰略決策,在對臺工作方面的具體體現。

        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基石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國家必須統一,“反對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臺政策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告臺灣同胞書》明確地揭示了這一原則立場,指出“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普遍承認只有一個中國”的客觀事實,肯定了當時的臺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灣獨立”的立場,并鄭重宣示,這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三十年來,不管臺灣局勢、兩岸關系如何風云變幻,波瀾起伏,大陸方面旗幟鮮明地堅持這一原則立場毫不動搖。1995年1月,江澤民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講話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任何制造‘臺灣獨立’的言論和行動,都應堅決反對”。2005年3月,胡錦濤發表的關于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更嚴正聲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三十年來的兩岸關系發展歷史證明,正是我們堅定地堅持了這一原則立場,才促進了兩岸關系的發展,遏制了形形色色的“臺獨”分裂勢力所制造的種種猖獗“臺獨”分裂活動,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維護和穩定了臺海和平局勢,贏得了今天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

        勾劃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雛形

        1979年之前,大陸領導人在思考解決臺灣問題時,雖也表示兩岸實現統一后“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為尊重當局的意見,協商決定”,但并未放棄對臺灣最終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仍堅持“一國一制”。而最早蘊含“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初步構想的,正是《告臺灣同胞書》。

        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不到一個月,鄧小平赴美國訪問時正式向外宣布,“我們不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實和現行制度”。《告臺灣同胞書》中這些主張,實際上已構成了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思想。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發表著名的“葉九條”,在《告臺灣同胞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清晰地闡明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提出“國家實現統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并可保留軍隊”;“臺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楊力宇教授時又從六個方面全面、系統、深刻地論述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構想,并著重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的統一,祖國統一后,臺灣特別行政區可以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實行同大陸不同的制度”。1984年2月12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客人時首次把這個設想概括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他說,“統一后,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1984年5月,“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正式寫進了中國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同年10月鄧小平進一步將之概括為“一國兩制”。至此,“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僅有了充實的內容,系統的理論,而且有了科學準確完整的概括表述。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了促進兩岸關系發展,突破兩岸政治僵局,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一直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大力推進兩岸進行協商談判的進程。

        1981年9月,鑒于當時國民黨在島內一黨壟斷政權,同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主張兩岸統一,為避免給對方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商談的尷尬處境,葉劍英委員長在“葉九條”中正式提出“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計”的主張。但這一積極主張并未被國民黨當局所接受,使兩黨對等談判一直無法進行。

        進入九十年代,島內局勢特別是政治生態發生了急劇變化,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推動兩岸談判盡早舉行,大陸及時地調整兩岸協商談判的政策:

        一是在談判對象上經歷了將“國共兩黨對等談判”調整為由國共兩黨主導,其他政黨、團體參與,再到“海峽兩岸”對等談判、平等協商的發展演變過程。1990年6月,江澤民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在(國共)兩黨商談之前,同各個黨派、團體切磋議案,共商國是;甚至在參加會談的代表中也可以吸收其他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1995年江澤民在八項主張中正式使用“海峽兩岸和平談判”提法。自此,“國共兩黨對等商談”提法正式成為歷史名詞。

        二是在談判內容上,也經歷了由《告臺灣同胞書》最初主張“商談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到談判“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再到將政治談判分步驟進行的發展演變過程。這些做法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不渝地以務實的精神、真誠的態度、靈活的方式促進兩岸協商談判的最大誠意和決心。

        胡錦濤總書記主持對臺工作之后,為緩和緊張的臺海局勢,站在戰略的高度上對現階段兩岸進行接觸、協商、談判的條件、功能、內容與目標提出了全面論述,并一再強調,“兩岸平等協商是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兩岸應本著前瞻性、建設性的態度進行對話和談判;只要臺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對話和談判即可恢復,并且什么問題都可以談。

        為了促進兩岸協商談判,2005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與首次到大陸來訪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達成了“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共同愿景。200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大,胡錦濤將“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對臺工作主要任務與總體目標。

        今年3月,島內局勢發生了有利于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積極變化,大陸方面及時把握這一歷史機遇,積極推進兩岸協商談判。正是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在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后,兩岸兩會的協商談判很快得以恢復,并且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取得了實現兩會制度化協商,并達成六項協議的重大成果,大大地促進了兩岸關系的快速發展。現在,人們正在期待兩岸盡快進行政治性協調談判,以突破影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瓶頸。

        “三通”主張是新時期兩岸經貿及交流交往政策的主軸

        《告臺灣同胞書》正是從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出發,呼吁撤除阻隔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藩籬,倡議兩岸“盡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1981年9月30日所發表的“葉九條”根據這一精神,正式提出了實現兩岸“通郵、通商、通航”的“三通”及開展兩岸貿易、各項交流交往的政策主張。從此,大陸為實現兩岸“三通”進行了不懈努力。

        在大陸領導人不斷呼吁兩岸盡快實現“三通”的同時,從《告臺灣同胞書》發表開始,30年來大陸有關部門陸續推出幾十項加強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實現兩岸直接“三通”的具體政策措施,特別是近年來接連出臺的一系列惠臺政策,使大陸以“三通”為主體的兩岸經貿政策不斷發展完善,有力地促進了兩岸經貿合作及各種交流交往的快速發展。在祖國大陸及臺灣各界特別是工商界經過長達30年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終于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不到半年的時間便達成了“三通”協議,使全面“三通”基本實現,兩岸經濟合作關系、人員往來、交流交往開始邁向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思想成為大陸對臺政策重要支柱

        《告臺灣同胞書》明確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我們寄希望于1700萬臺灣人民”,并深情地表示“每個中國人,不論是生活在臺灣的還是生活在大陸上的,都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繁榮有不容推諉的責任。統一祖國這樣一個關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務”,“誰也不能回避,誰也不應回避”。這些主張奠定了大陸“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方針的基礎。

        從《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大陸方面不斷完善、豐富、發展“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方針政策的內涵。1986年,國務委員張勁夫接見臺籍留美學者時首次公開提出,“既寄希望于臺灣當局,更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將“寄希望于臺灣人民”提到了更高的位置。1995年,江澤民在八項主張中真情地表示,“2100萬臺灣同胞,不論是臺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愿望,保護臺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

        2005年,胡錦濤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中更堅定地表明,“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還提出“臺灣同胞是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重要力量”的重要論斷;并莊嚴承諾,“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依靠他們,并且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2007年,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對臺工作的論述中又第一次提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都必須由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共同決定”;并宣示“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胡錦濤關于“寄希望臺灣人民”全面深刻精辟的論述,字行間洋溢著對臺灣同胞的無限深情和對臺灣同胞的充分信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豐富、發展和完善了“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政策的內涵,是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重要支柱。

        30年來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演變表明,《告臺灣同胞書》所蘊含的精神要義,不僅開創了兩岸關系嶄新的局面,維護了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實現了兩岸互利雙贏,而且確保了祖國大陸改革開放有一個和平的臺海環境,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這一偉大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在兩岸關系發展迎來美好春天的今天,就更要充分認識這篇光輝文告的歷史意義,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要義,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所提出來的對臺工作總體目標,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編輯: 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看| 激情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韩国专区| 午夜毛片不卡免费观看视频| 538prom在线|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青苹果乐园影视免费观看电视剧hd|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 久久99中文字幕| 污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射天天干|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被躁| 国产人妖在线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免费高清理伦片在线观看| 51影院成人影院| 成年18网站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一二三区|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91freevideos精品| 成人韩免费网站|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浮力影院第一页| 免费在线视频a| 鲁啊鲁视频在线精品|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久久精品久久久| 波霸女的湮欲生活mp4| 免费在线一级毛片|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fabu14.xyz|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五月天国产视频| 粗暴hd另类另类|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