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2日電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云林將于23日起率團訪臺,《香港商報》22日刊出評論說,陳云林此行訪臺可定位為“強化與鞏固ECFA之旅”,尤其重要的是,有利于陸資入臺的補強,隨團之大陸企業可大力搜集投資臺灣的商機資料,并尋求與合適投資項目的臺灣相關企業取得初步聯系,以便為以后可以進一步達成“意向性協議”鋪路。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海協會長陳云林將于23日起率團來臺,展開屬性定調為“經貿之旅”的訪臺之行。由于其團員除海協會的理監事外,并有22家大陸重要企業派員隨行,相當符合當前兩岸關系以經貿為主軸的共識,因而該團普受臺灣社會的期待與歡迎。
眾所周知,經貿合作發展是當前兩岸關系領域的“最大公約數”,雙方在這方面擁有最多的“共同語言”。陳云林此趟“經貿之旅”,其中大陸重量級企業家就有30多人,從訪問團成員及所排定的行程,實在不難了解陳云林有心到臺灣南部“走走看看”,藉此了解包括臺灣中南部在內的兩岸產業合作機會,期能促進臺灣南部對大陸的經貿交流,并進而有利于兩岸經貿關系的整體發展。
其實,臺灣社會各界歡迎陳云林率團來訪,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是相信如此的訪問,會對臺灣經濟發展帶來正面的幫助作用;甚至期盼陳云林在參訪過程中明白宣示對臺灣的投資意向,及積極深入探尋兩岸商機。這些可能的發展,均可引發臺灣社會各界產生“共鳴”效應。
本來陳云林此行帶來30多位大陸企業家,對急于謀求經濟發展的臺南、高雄而言,自然有其誘因。例如臺南市長賴清德要求臺南市開辟航線,與臺“交通部”磋商后,臺南機場初步定位為與大陸幾個城市對飛。目前,賴市長重申與廈門經貿往來的重要性;他在競選時也曾表示,愿訪問大陸討論經貿問題。高雄市長陳菊則多次表示對大陸的開放態度,歡迎陸客及陸資來高雄。她對兩岸直航后,小港機場陸客密度不如桃園、松山機場迭有怨言。照理講,賴、陳兩人表態“歡迎陳云林來訪”,就不應坐視有人抗議而落得口惠而實不至。
如今,陳云林一行人不去臺南參訪,使得期盼受惠于兩岸經貿交流的絕大多數臺南市民倍感失望。尤其是合并升格為“直轄市”后,陳云林來訪對臺南未來經濟發展應有幫助,無奈卻被排除在門外了。以同理看看高雄,惟有經濟發展,才能促使都市向上提升,才能造就合并升格的榮景。
總體看來,陳云林此行訪臺也可定位為“強化與鞏固ECFA之旅”,因為臺灣社會各界普遍期盼,此次參訪不但能為兩岸經貿“加熱升溫”,甚至能因雙方面對面的對話溝通,使兩岸經貿合作的機制更加健全,更有益于雙方的互利。
尤其重要的是,陳云林此次訪臺有利于陸資入臺的補強,試觀,自2009年中起臺灣開放陸資入臺迄今,實際入臺的陸資金額只有1億多美元,其主要原因是臺灣的投資機會與市場生態尚不被大陸企業所熟悉。陳云林在此次訪臺期間,隨團之大陸企業可大力搜集投資臺灣的商機資料,并尋求與合適投資項目的臺灣方便相關企業取得初步聯系,以便為以后可以進一步達成一些“意向性協議”鋪路。果真能如此,則陳云林將因此次訪臺,大力為陸資入臺加把勁、點把火,而發揮“大推手”的作用,從而使兩岸經貿格局擴大及發展動能提升。(潘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