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岳鎮北街,是我國五岳廟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大廟為宮殿式建筑,頗似北京故宮風貌,占地9.8萬m2,與泰安岱廟、登封中岳廟并稱于世,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廟有九進:欞星門、盤龍亭、正川門、御碑亭、嘉應門、御應門、正殿、寢宮、北后門。其中正殿規模最大,是主體建筑。正殿又稱大殿或圣帝殿,高24m,有石柱72根,象征南岳七十二峰。檐下的騰龍飛鳳和大門上的木雕極為精美。大殿四周石柱間嵌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刻制的雙面漢白玉浮雕144塊,殿前石階(丹墀)中嵌著一條潔白的石龍,昂首曳尾,妄欲騰空飛去。屋頂上的各種彩陶,廊壁上的各樣彩繪,都非常精致。大廟四周圍以紅墻、角樓高聳,溪澗山泉,繞墻流注。東側有8個道觀,西側有8個佛寺。廟內碑刻數以百計。大廟始建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以后歷經16次重建擴建,現大殿為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