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何青蔓,女,就讀于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七彩云南民族文化研習營成員。
華燈初上,夜微涼,月光如水,浸離殤。今天是夏令營結束的第一天,我慢慢翻看著這6天的照片,洶涌的回憶海嘯般撲面而來,剎那間的恍惚,覺得臺灣的朋友們和師大的校友們還在身邊,推開門就能看見每個人燦爛的笑,商量著接下來的活動是什么,甚至還會期待著明天我們要一起去哪里?時間就是個竊賊,偷走了我們太多的東西,來不及回首,這趟列車便已到站,催促著我們每個人快點離開。
入夏以來的昆明,雨水特別足,接機那天微雨綿綿,少了高原的艷陽高照,多了幾分溫暖舒適。站在接機口等待著,也盼望著,遠道而來的客人是什么樣的?不經意間,拖著行李的帥小伙和老師們就出現在眼前,于是這段為期6天的暑期七彩云南民族文化研習活動在彼此自我介紹間悄悄的拉開了帷幕。
我們一起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和陸軍講武堂,參觀了我們美麗的呈貢校區,游覽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村,我們師大的學生也充當了小導游,熱情的為臺灣的小伙伴們介紹昆明,介紹學校,介紹相關歷史淵源,人物背景,文化習俗,而讓我感動的是飯桌上臺灣學生的一番話,面對著桌子上的公筷的出現,我問他們,是不是在臺灣一定要用公筷?同學笑著說;“不是啊,朋友之間就不會用公筷的,今天起啊我們也不需要用公筷的,我不介意啦。”其他的同學也回應著,都是朋友啦,可以不用公筷了。公筷的撤下,也撤走了我們彼此陌生的距離感。
接下來一路歡歌笑語前行至大理麗江,500公里的路程,我們未曾覺得厭煩和疲倦。一路上你話臺灣,我說云南,你有故事,我有心得,看不完的風景,說不完的話,止不住的狂笑,亦如舊日老友,原來臺灣和大陸的距離并不遙遠。不知道這是我第幾次再踏入大理,麗江。站在古城下,觸摸著熟悉的城墻磚,再次到來的心情卻有著之前未有的期待,因為有他們。
我們漫無目的在古城里游逛,在與陽光、與流水、與青石板的纏繞里,感受著大理扎染布所交織的絢麗,白墻青瓦間的淳樸自然,麗江束河的空靈清幽,玉水寨的山高水秀、黑龍潭公園的疊嶂潑綠,大研古城的熱鬧喧囂。斑駁的日影揉碎在綠油油的水藻間,潺潺的流水從石凳下淌過,古色古香的客棧矗立著,耳邊是柔婉軟和的臺灣語調,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青春陽光的笑臉,置身其中,是一種穿梭于時光隧道和詩意盎然的古畫中的錯覺感,飄散著一絲靈氣,彌漫著一縷溫暖,卻沖擊著心靈。聲聲古樂,柔柔旭陽,暖暖心田。
白駒過隙,雖不忍別離,卻要分手道離別。在昆明的最后一晚,我們沒有放聲高歌,沒有不high不醉,我們靜靜的圍坐成一個圈,訴說著彼此的過去,祝福著彼此的未來,珍惜著這僅剩不多的時間。雖是短暫的時光,卻賜予了我們最寶貴的回憶,忘不了吃到小米辣時你們猙獰的面孔,忘不了古城扮作街頭藝人的表演,忘不了在出租車上的狼哭鬼嚎,忘不了寫在許愿風鈴下的話語,忘不了在音樂聲中的群魔亂舞,忘不了相機前搞怪的我們,忘不了……忘不了!
我們約定著下一次的再會,我們遺憾著時間太短,但親愛的你們,所有的相見恨晚,其實都是恰逢其時。
最終還是到了送機這一刻,我們擁抱,我們揮手,我們流淚,臺灣的小伙伴安慰我們女生說:“嗨,不要哭了,我們會再來云南的,或者等你來臺灣,我們來接你喲!”我們的團長說:“等大家一起再聚臺灣,我們再一起聽林教授高歌一曲,我一定好好接待你們”。有人問:“很想來大陸讀書,要求會不會太高?”有人說:“真的好愛云南啊,好舍不得離開啊。”有人說:“兄弟,再抱一下。”時間的沙漏已停止流動,我們終究再見,淚眼朦朧里朋友們的身影漸漸走遠,而我已開始想念。我感謝能有這樣的機會認識這樣一群優秀的學生,更感激的能通過這幾天的交流讓在海峽兩岸的彼此多了一個好朋友,兩岸交流,友誼長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年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感謝相遇,感謝有你們,意料之中的分別讓我們措手不及,又讓我們期待更好的重逢。從“你們”變成了“我們”,我期待著下次再見。
![](./W0201608263176708828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