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的李大哥
我叫楊紫晴,來自明志科技大學,我的實習單位是北京科技報社。
來北京實習的前幾日,我安排五天的時間到上海與蘇州旅游。我住在國際青年旅舍的第二天,認識了一位來自青島的大哥。這位大哥名字叫李杰,是一位很熱心、豪邁、不拘小節的人。晚上在旅舍聊天時,得知李大哥的信仰是佛教,這次是為了要去普陀山才來到上海住一段時間的。也剛好我們都是自己來上海旅游,要去的景點類似,就決定后幾天一起行動。
在旅游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會遇到一些無法預期的事情。例如,有一次幸運地趕上到想去的景點的車子,上車后才發現這個時間去到目的地,回來時就已經沒有車子了。也因為這件事,我發現李大哥看待每件事情都非常樂觀、正面,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不是苦惱,而是轉換心態。他認為也許這個時間點過去能看到當地不一樣的面貌,另一方面是傍晚這個時間沒有像中午那樣炎熱,反而更能靜下心來體會。我也深以為然,有時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發生的事情,反而有更多的冒險、有趣之處。相信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如同半杯水的思維,樂觀的人看見的是還有半杯水,悲觀的人看見的是只剩下半杯水。改變不了的事情,可以改變心態。不同的心態,就有不一樣的結果。
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如果沒有事先規劃的很詳細,那么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勇敢地問路人怎么走。在前兩天我自己一人行動的時候,因為沒有辦理網絡,因此都是靠原先準備好的數據,如果真的完全搞不清楚方向的時候就會問人。但有十幾次我問人都被拒絕理會,或是直言不知道。后來我就決定靠自己研究,卻也因此走錯很多路,耗費非常多時間。當我和李大哥一起行動時,李大哥只要不確定方向,就馬上找個人再問一次路,偶爾會有幾個路人愿意分享幾間好吃的店家、還有當中的細節。不僅能避免走錯路,還能知道一些信息。就像有人說「好問的人迷不了路,有嘴就有路。」
最后,在我要離開上海前往蘇州的那天早上,李大哥看我行李太重,很熱心的專程送我到車站。我們在路上聊了許久,了解到很多有關青島的信息,比如宜居的涼爽氣候、德國建筑、每年暑假都有的啤酒節……通常他都會關注哪個城市有大活動、慶典,就會安排在那個時間去旅游,因為他特別喜歡歡慶熱鬧的地方。
這一次的旅行有李大哥的加入,使我更了解中國許多地方的歷史、文化、地理與氣候,還體驗了更多不一樣的旅游形式。有許多是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去經歷的,像是在半夜所有店家都關門的時候夜游同里古鎮、詢問當地人推薦的美食就直接去嘗試、放下膽子去每個不熟悉的地方,在這趟旅途中隨遇而安。也因為他喜歡慢步調的旅游,時常可以一整天待在同一個地方做深度旅游,這次我跟著他的腳步,發現大多數匆匆而過的游客沒注意到的美好細節。
李大哥說他出去玩從來不事先做安排與規劃,到當地才隨機問路人推薦的景點,包括住宿都是當天晚上才臨時找一家住。不去擔心太多,因為凡事都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這讓我體會到這樣的旅行也是很棒的享受。在往后的旅游規劃上,我也會參考他的方式,讓每一段旅程中添加一些隨機的成分,也許會得到與以往不同的經歷,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非常謝謝李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