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美互聯網論壇當地時間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在論壇發表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在第七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田舒斌
尊敬的魯煒部長,
尊敬的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諾維利女士,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
在上午的開幕式主旨演講中,魯煒部長,諾維利副國務卿都發表了富有創見的講話,深刻闡述了本屆中美互聯網論壇“對話與合作”的主題。
多位嘉賓也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見,為接下來分論壇議題的深入探討,貢獻了智慧,闡明了方向,讓我們看到了中美互聯網合作的美好前景。
作為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一批偉大的信息技術公司,以永無止境的創新精神深刻影響了世界。時至今日,美國作為互聯網的創造者和網絡強國,仍日新月異地刷新我們的認知,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前不久,諾貝爾家族的后裔、持續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曾連續多年擔任諾貝爾獎顧問委員會主席的邁克爾·諾貝爾博士做客新華網,就“諾貝爾獎與科技創新”話題與中國網友進行交流時稱:“發明互聯網的人應該獲諾貝爾獎”。他舉了很多事例贊揚互聯網。我認為這個提議是有價值的。
毋庸置疑,互聯網幾乎已經改變了世界各個領域,而且,還將改變更多!
在實現了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的20年間,中國互聯網催生了繁榮的網絡新媒體、社交網絡平臺及其龐大的信息流,催生了世界最大的網民群體和最大的網絡零售業,也成就了一批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互聯網公司。中國經濟和6億多網民的生活已經無法離開網絡。中國正邁向數字化轉型的新時代,接下來,即將出現的是互聯網對中國生產力、社會創新、消費拉動等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
一些看起來與互聯網毫不搭邊的行業,也開始了“互聯網節奏”。北京人有在街頭品嘗風味小吃的習慣,有一家新開的煎餅攤人氣很旺。其秘訣不在食物本身,而是因為攤主貼出廣告:“此處提供免費無線網絡”。對于顧客而言,能夠上網消遣,十幾分鐘的等待似乎也不再漫長,這樣的故事容易讓我們體察中國的網絡化生存的真實狀態。
工業化、標準化生產打破了傳統手工業者的飯碗,但互聯網時代的帶來,大大降低了發布信息和流通的成本,許多人也開始對流水線工業產品厭倦,滿懷記憶和情感的手工產品重獲青睞,并在互聯網上重獲新生。中國有一位“木雕手藝人”叫張敏丹,他在網上開了一家網店,由于技藝精湛,制作的木雕工藝品在網上頗受追捧。是互聯網復活了他的夢想。中國百姓的這類網絡化生存的故事不勝枚舉!
盡管中國已是互聯網大國,但人們總是有些抱怨。與美國領先的互聯網科技以及技術服務水平相比,中國的網絡普及率、互聯網接入速度、服務器、瀏覽器、操作系統等網絡技術存在很大差距。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政府和公司正在學習和追趕,中國互聯網還孕育著很大的潛力。被網民稱為中國互聯網“大總管”的魯煒先生現在很忙,他正忙著開發這種潛力,他的夢想是要讓剩下的7億中國老百姓也能用上互聯網。據媒體報道,這也是他的中國夢。盡管未與本人核實過,但我想,這一定會給中美在網絡空間的合作共贏賦予新的更大的想象和機會空間。
最后,請允許我代表參加論壇的同事們感謝微軟公司、中國互聯網協會為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所作出的真誠奉獻和辛勤工作!期待在分議題論壇上,各位嘉賓進一步交流思想、暢談合作,為中美雙方互聯網的共同發展凝聚更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