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出來一個星期了。在QQ和微信里面,經常有朋友留言,很想了解我在索契的生活。今天開始,我就向親們匯報一二。
今天先說說冬奧會的住。半年前,在我的采訪申請獲批兩個月之后,組委會就發來郵件,催促我趕緊在媒體村訂房。郵件稱,采訪冬奧會的媒體眾多,房間緊張,如果不盡早預訂并交納全款,恐怕無法保證我在冬奧會期間的住宿。
在組委會的“威嚇”之下,我早早地就將全部住宿款打了過去。打款的時候,心里一直發毛,不知道這筆錢是否能順利入賬。打款之后約一周,我就開始給組委會發郵件,詢問匯款的情況。然而這個時候,組委會已經不再像催款時那么積極,直到一個月之后,他們才回了一封郵件,告訴我“匯款沒收到”。
這封郵件讓我驚出一身冷汗,要知道,3000美元對我來說可是一筆“巨款”啊!無奈之下,我只好去銀行追查,銀行的工作人員認真地幫我查了匯款去向,明確地告訴我,款已經匯到俄羅斯的銀行,有可能是俄羅斯銀行沒有把錢轉到組委會的賬上。
無奈,我只好再發郵件,請組委會繼續查收我的匯款,這一次,又是過了一個月,終于收到確認郵件:我的款到賬了。等到了索契,我在辦理入住手續的時候,卻發現,不提前打款根本沒關系,很多記者現場刷卡付款。
這次冬奧會,不管是運動員村還是媒體村,住宿設施都成了吐槽的對象。特別是我們所住的媒體村,或許是因為搶工期,留下了很多瑕疵。酒店服務也很不到位,我所住的酒店至今沒有換過一條毛巾。不過話說回來,對我們這些前來采訪冬奧會的記者而言,住宿要求不高,只是一張床、一根網線、一頓早餐以及一個干凈的衛生間而已。然而,就連這么簡單的要求有時候也很難滿足:我們房間的網絡已經斷了五天了,還沒有修復。
住宿條件雖然比較差,但好在住的是媒體村酒店,離主新聞中心和賽場都不算遠,而且每天有很多班車往來于主新聞中心,出行非常方便。所以房間沒有網絡也沒關系,反正每天深更半夜回來睡個覺,第二天一早又趕往新聞中心了。到后來,我干脆連電腦相機也都存放在主新聞中心的柜子里,不帶回來了。這一點,讓住在索契市區的同行們羨慕不已,他們因為沒有預訂媒體村酒店,只能每天火車、汽車的在途中奔波,冬奧會所在的阿德勒地區屬于市郊,離索契市區還有30公里,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將近4小時。前天,吉林一位同行和我一起上山采訪,結束回到山下的主新聞中心時,已經是當地時間凌晨1點了,這位老兄只好在新聞中心的沙發上將就了一夜。
[ 責任編輯:吳怡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吳怡
原稿件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