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秦嶺深處的未雨綢繆:脫貧之后這項工作同等重要

      2019年07月06日 15:04: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當前脫貧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既有啃下“硬骨頭”的艱巨任務,也面臨邊緣戶返貧的現實壓力。想要如期打贏這場硬仗,如何鞏固脫貧成果與“攻堅拔寨”同等重要。

        陜西省佛坪縣地處秦嶺南坡腹地,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8年9月退出貧困縣序列。到去年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2652戶,已脫貧戶2498戶,未脫貧戶154戶共188人,貧困發生率0.7%。

        7月3日至4日,記者在佛坪縣三個已“摘帽”的村莊采訪發現,盡管已經成功脫貧,但在面對如何確保脫貧質量經得起考驗這一問題上,當地干部群眾并沒有松懈,他們未雨綢繆,通過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多舉措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脫貧成果,不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正在為進一步實現鄉村振新夯實基礎。

        “只有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才能從根本上鞏固脫貧成果”

        發展產業不易,發展扶貧產業更難。距佛坪縣城約10公里的銀廠溝村依山傍水,在過去卻只能靠天吃飯,貧窮落后。2017年之前,村里連一條像樣的硬化路都沒有,關鍵問題就在于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的致富之路。

        “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55人,其中已脫貧戶23戶54人,在冊貧困戶1戶1人(五保戶)。”村黨支部書記馬光明說,全村2018年人均純收入10400元,但是在收入比例上,外出務工收入依然占到一半,“這個比例在之前還要更高,對村民來說,打工是不可持續的,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合適的產業,圍繞壯大村集體經濟來穩固村民的收入。”

        突破口被村里一個叫姜東的返鄉創業青年找到了。

        在佛坪,有著漫山遍野的棕樹,很多就生長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姜東此前在江蘇一家酒店打工,經常有顧客反映酒店的床睡著不舒服,這讓他萌生了回到家鄉制作棕樹床墊的想法。2014年,姜東回到佛坪創辦了自己的專業合作社,不僅吸納農戶在合作社入股,還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增收。

        在這家專業合作社里,村集體開始以廠房入股,后來在幫扶單位中央網信辦的協調幫助下,又籌措了100萬元以村集體的名義入股,幫助姜東進行新廠區建設,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共建。另外,中央網信辦還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合作社入駐電商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到2018年,合作社年產值已達700多萬元。

        “村集體經濟壯大之后,就可以給村民分紅,除就近務工、發展種養殖業之外,這樣就找到一個長遠的可持續增收路子。”馬光明說。

        同時,在中央網信辦的積極幫扶下,銀廠溝村還爭取到某電商平臺300萬元的投資,進行村民老舊房屋改造,借助西漢高鐵開通帶來的客流,發展民宿和鄉村旅游。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前期的土地征收。在馬光明的設想里,這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另外一條路。“只有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才能從根本上鞏固脫貧成果,實現下一步的鄉村振興。”他說。

        只有有了自己的產業,脫貧工作才有底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除了滿山遍野的棕樹,秦嶺佛坪境內的寶貝還有很多,比如香菇。

        耖家莊村距佛坪縣城12公里,境內地勢較高,是典型的高山村,共228戶679人,2017年初有貧困戶38戶91人,到2018年全村脫貧摘帽時,僅剩余貧困戶3戶3人。但是和脫貧摘帽相比,讓耖家莊村民更為欣慰的是,他們找到了適合的產業,有了更為穩定的收入,以及看到了更為先進的科技支撐。

        自古以來,香菇種植一直都是當地的傳統產業。2018年,立足這一傳統產業,耖家莊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吸收全村農戶入社,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3200平米的袋料香菇生產基地,成為耖家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支柱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耖家莊村的幫扶單位之一,陜西省網信辦在2018年底為村里爭取資金65萬元,在袋料香菇生產基地建成了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更加提升了生產基地的效益。

        所謂智慧,就是工作人員通過現代技術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模式,不再需要人進入到大棚,而只通過手機、計算機等互聯網終端,監控各項生產指標,就能掌控香菇的生產全過程。陜西省委網信辦駐村工作隊隊員王根平介紹說,“智慧農業試點示范項目的實施,為食用菌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創造條件,大大提高了生產管理水平,原料使用率、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大棚產能30萬斤,年產值130萬元左右,這個項目的實施,預計可以讓大棚收益提升20%,對鞏固和提升脫貧工作來說,就是建立起了長效機制。”王根平說。

        耖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高見說,只有有了自己的產業,脫貧工作干起來才有底氣。

        讓全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長期受益

        佛坪縣城以北10公里處的沙窩村,因為村內有大熊貓等保護動物,158種珍稀植物,天然溶洞、瀑布等自然山水風景,和紅二十五軍舊址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陜西省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也是首批啟動的國家級旅游扶貧示范村。2014年以來,建檔立卡貧困戶54戶170人,已累計脫貧48戶163人。目前,在冊貧困戶6戶7人,2017年末脫貧“摘帽”。

        以旅游項目為例,記者在采訪中看到,沙窩村不僅已經建成了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山茱萸觀光園停車場、農耕文化體驗區水車造景、垂釣魚塘等一批旅游基礎設施項目,還實施了沙窩移民安置點吃住一條街,旅游環線沿線小品景觀,綠化、亮化工程和沿線棚戶區改造項目等,“秦嶺四寶”主題旅游區項目、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也即將實施。

        產業方面,目前全村發展山茱萸6500畝、板栗350畝、豬苓5萬平方米、天麻1萬平方米、中蜂1470箱,還建成千畝山茱萸園1處、豬苓示范基地2個、冷水魚養殖場2個、農村專業合作社6個、家庭農場4戶。2018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收益17.74萬元,并于年底為43戶股民每股分紅340元。

        村民段昌鵬一家從2012年開始經營農家樂,他告訴記者,如今每年僅憑旅游一項就可以實現20萬元左右的純收入。另外,山茱萸、豬苓等中藥材收入也超過10萬元。

        對于這樣一個已經脫貧的“明星村莊”來說,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同樣需要在項目和產業上繼續下功夫。

        沙窩村所在的長角壩鎮黨委副書記李昌學介紹,沙窩村未來的發展目標就是要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魅力明星村,要著力打造特色養殖(中蜂、冷水魚)、藥業種植(茱萸、豬苓、天麻)、干果園林(板栗、核桃)、旅游服務四個產業帶,集中力量發展集體經濟,讓全村群眾在產業發展中長期受益。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于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网|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亚洲字| 日韩视频免费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中文][3d全彩]舞房之夜| 日韩在线视频精品| 在线jlzzjlzz免费播放|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播放线| 香焦视频在线观看黄| 成人动漫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美女尿口扒开图片免费| 国产人妖ts在线视频观看|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女女互揉吃奶揉到高潮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欧亚专线欧洲s码wmysnh48| 免费欧洲毛片A级视频无风险|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国产初次破初视频情侣|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国产精品15p|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专区免费 |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丰满多毛的大隂户毛茸茸|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免费网站无遮挡| 黄色链接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a| ww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小受bl灌满白浊夹多人4p|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16|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