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丨筑牢新時代維穩戍邊的鋼鐵長城——兵團精神述評

      2021-08-12 08:4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1日電 題:筑牢新時代維穩戍邊的鋼鐵長城——兵團精神述評

        新華社記者潘瑩、何軍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71年前,毛澤東寫下詩句,對喜獲和平解放、重煥生機的新疆大地激情展望。

        1954年10月,黨中央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疆部隊大部就地集體轉業,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這是黨中央治國安邦的戰略布局,是強化國家邊疆治理的重要方略,開啟新中國屯墾戍邊新篇章。

        此后,來自祖國各地的人們,與當地各族干部群眾一道,源源不斷匯入兵團事業發展洪流。在60多年的奮斗征程中,兵團兒女賡續紅色血脈,始終繼承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逐漸形成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內核的兵團精神,在邊疆創造了沙漠變綠洲、荒原變家園的人間奇跡,為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

        創業初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戈壁上開荒的情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屯墾天山 再造江南——艱苦奮斗創偉業

        “你們現在可以把戰斗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戰斗的武器,捍衛祖國。”新疆軍墾博物館里,醒目展示著毛澤東當年對新疆10多萬官兵發布就地轉業命令。

        彼時的新疆百廢待興,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方式落后,人民生活貧苦不堪。發展生產,改變當地一窮二白落后面貌,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初面臨的一場“硬仗”。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奠基人王震將軍帶領官兵們繼承發揚南泥灣精神,本著“不與民爭利”原則,進駐戈壁沙漠,在風頭水尾的不毛之地,在亙古荒原上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硬是從無到有建起一個個農牧團場。

        喝苦咸水,住地窩子,人拉肩扛,挖渠引水,開荒造田,節衣縮食,白手起家……首批兵團軍墾戰士紡出了新疆第一縷紗,織出了第一匹布,榨出了第一塊方糖。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所在的石河子市,起初是一片戈壁荒灘,只有幾家車馬店和賣馕人家,很快崛起為兵團人自己選址、規劃、建造的第一座城市。

        “林帶千百里,萬古荒原變良田;渠水滾滾流,紅旗飄處綠浪翻;機車飛奔煙塵卷,棉似海來糧如山……”20世紀60年代,一首《邊疆處處賽江南》的歌曲,讓新疆兵團人的壯舉傳遍大江南北。

        在美麗的塔里木河畔,至今仍傳頌著“塔河五姑娘”的英雄事跡;王震大道、三五九大道、南泥灣大道、軍墾大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師所在的阿拉爾市街頭,一條條以時代記憶、創業精神命名的道路,述說著難忘的奮斗歲月,感動并激勵后人。

        觀眾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內參觀(2019年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觀眾在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內參觀(2019年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扎根大漠 奉獻進取——“胡楊精神”代代傳

        天山南北,凡有兵團人的地方,就有綠洲。兵團人就像大漠胡楊一樣,不論環境多么艱苦,都能頑強地扎下根來,蔭蔽一方。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47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一份份歷史資料、一件件文物,講述著一代老兵感人肺腑的事跡。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二軍第五師15團1803名官兵,從新疆阿克蘇出發解放和田,在天寒地凍中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創下18天沙漠行軍1580里的奇跡。

        此后,這群老兵一輩子扎根在沙漠邊緣,投身生產建設,獻了終身獻子孫,“胡楊精神”“沙海老兵精神”感動、鼓舞了無數后來人。

        兵團人堅定理想信念,傳承優良傳統,一代代接續奮斗。

        拼版照片:上圖為20世紀50年代,石河子開發前的面貌(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提供);下圖為石河子夏日美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宣傳部提供)。新華社發

        20世紀60年代,上海知青李夢桃從黃浦江畔來到兵團六師,在位于中蒙邊界的北塔山牧場當了一名“赤腳醫生”,長年騎馬行走在艱苦荒涼的牧區,為當地牧民送醫送藥,把一生奉獻給了當地醫療衛生事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庚是土生土長的“兵團二代”,為了讓兵團人告別用坎土曼辛苦耕作的生產方式,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鉆研農業機械技術,帶領團隊研究出兩代鋪膜播種機,實現兩次技術革命,助力新疆兵團棉花生產實現質的飛躍。

        ……

        就這樣,兵團人從榜樣身上汲取前進動力,在艱辛付出、開拓進取中收獲豐碩成果。經過幾代人奮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綜合實力不斷壯大,不僅成為新疆工業的重要奠基者,更成為新疆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天山南北、亙古荒原上,兵團人創造出人類發展奇跡。

        拼版照片:上圖為1952年10月拍攝的在石河子落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司令部機關辦公大樓(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提供);下圖為基于該建筑改建后的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新華社記者王菲2019年4月9日攝)。新華社發

        熱愛祖國 甘當衛士——家國情懷筑“長城”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深植于一代代兵團人心中。

        從默默守護國土安寧,到聞令即動、與武警部隊和各族群眾攜手打擊暴恐犯罪、維護社會穩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堅持亦兵亦民、勞武結合、兵民合一,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新疆社會穩定中發揮了特殊作用,涌現了一批批先進人物。

        “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是兵團九師161團職工,從1964年開始,50多年來,在薩爾布拉克草原深處,在荒無人煙的邊境線上義務戍邊20多萬公里,被譽為西北邊境線上的“活界碑”。

        兵團十師185團職工馬軍武和妻子在自然條件惡劣的環境下,以哨所為家,20多年來堅持在中哈邊境護邊、護水、護林。他自豪地說:“一生只做一件事,我為祖國當衛士。”

        劉前東是兵團三師葉城二牧場三連黨支部書記,他追隨父親足跡,在兵團海拔最高的邊境連隊抓民兵隊伍建設,常年組織民兵騎牦牛巡邏護邊,并想方設法帶領職工群眾過上幸福生活。

        他們是廣大兵團職工群眾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縮影,是兵團精神的生動體現。

        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說,兵團成立60年來,廣大干部職工扎根新疆沙漠周邊和邊境沿線,發揮了建設大軍、中流砥柱、銅墻鐵壁的戰略作用。

        一大批產業在兵團聚集、一項項制度不斷革新……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力推進深化改革,不斷釋放體制特殊優勢和發展活力;從機關到基層團場、連隊,從全國各地引進的干部、專業人才和勞動力源源不斷投身新時期兵團事業,匯聚成維穩戍邊鋼鐵長城的新生力量。

        新時代的兵團人正傳承前輩鑄造的寶貴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續寫新的榮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師185團職工馬軍武(右)在巡邏途中(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巡邊隊員出發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三師葉城二牧場三連黨支部書記劉前東(左一)叮囑巡邊重點、安全事項(2020年1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責任編輯:李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黄在线观看|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乱中年女人伦av一区二区| 男女无遮挡高清性视频直播|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 99久9在线|免费|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波多野结衣痴女系列73|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69av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中文字幕成人网|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第四色|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ririai66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欧美在线第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日本中文字幕乱理伦片|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乱色理伦片|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