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春祝福蔚為現象 臺北書院山長說對兩岸未來不灰心

      2022-02-14 09: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2月13日電 題:新春祝福蔚為現象 臺北書院山長說對兩岸未來不灰心

        中新網記者 劉舒凌

        壬寅虎年新春,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不少中華兒女團聚的腳步,也是兩岸間許多親人朋友隔海相望的又一年。

        不同于往年,兩岸新聞學耆宿方漢奇與李瞻、臺灣老兵高秉涵與定居廈門的弟弟高秉濤、文學名家白先勇與昆曲演員俞玖林、泉州市與基隆市同名的大岞村宗親等,今年新春一段段祝福對話、拜年視頻不脛而走,在社交媒體引起關注、效法,單一平臺的一個話題標簽即累積逾1.7億次閱讀。無疑,這溫暖了分居兩岸城鄉的無數親友。

        臺北書院山長、文化學人林谷芳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訪問時談到,這樣的問候其實一直存在。我覺得,社群媒體(即社交媒體)把這些問候變成一個被討論或被觀照的現象,是很可喜的。只要有機會,就把問候大聲說出來,你會發現共鳴者是如此之多。“我對兩岸的未來不會灰心,原因就在這里。”

        中新網記者:2020年初以來,兩岸民間互動受到疫情等因素進一步阻隔。今年,很多友人透過互聯網跨海拜年,互致問候的對話、視頻在社交媒體熱傳。您如何觀察這一文化現象?

        林谷芳:我過年時使用微信等社交媒體,基本上十分之九是回復兩岸朋友的新春恭喜。這樣的問候其實一直存在,只是過去沒有被張揚出來。

        今年春節拜年頻率之高、互動之熱絡,人們把它貼上社群媒體,也讓大家在臺灣當局“去中國化”過程中,重新、如實地看到中華文化在臺灣人生活中的角色。

        所以,我覺得社群媒體把這些問候變成一個被討論或被觀照的現象,是很可喜的。只要有機會,就把問候大聲說出來,你會發現共鳴者如此之多。

        我對兩岸的未來不會灰心,原因就在這里。舉個例子,臺灣有些政客沒事就從負面角度談中華文化,但遇到事情,第一個就是去拜媽祖,這個根是滲透的。在臺灣,也有很極端的觀點,說要把春節改叫華人節,但就沒人理會嘛。

        中新網記者:您1月初從大陸回到臺灣,想來與春節團聚有關。春節、端午、中秋這傳統三節,在臺灣社會的情感世界里,其意義是什么?您怎么度過傳統節日?

        林谷芳:我已年過七十,成長年代里,過節時的傳統文化氛圍很濃。

        我學人類學,有一句話講得好,“儀式的崩解就是社會的崩解”。儀式能夠讓一個社會有深刻的連結。我自己也比較重視節日。

        傳統三節對兩岸中國人都特別重要,因為其中所映現的意義可以穿越古今。譬如說,過端午,過去是出于健康的需要,必須除掉一些對我們身體不好的“煞氣”;中秋則代表一種情感的連接。端午偏于照顧“身”,而中秋比較偏于“心”。春節,是將二者結合在一起的實踐,家人大團圓。

        農業時代的家族、宗族非常重要,這樣一個群體力量能讓個人的生命更好。到現在,春節仍是臺灣一年中最大的節日,這時要盡可能面對面接觸親人或好友。

        所以,我也在節前回到臺灣,這是發自生命、內心本然的需求。你看,疫情下多少人還是得這樣跑一趟。即便網絡時代,形式有所改變,但相聚的意義并不稍減。

        對我來講,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休息日子,可以放松放膽地休息。回到最簡單狀態,跟親人、好友沒有任何目的地接觸。一起坐一下、喝喝茶,一年再怎樣地勞累,也就恢復了嘛。

        千萬不要把平常日子里的的慣性帶到節日里來。節日的意義,第一個是讓你休息,把前段的東西做一個了結,以便啟動后一段的新生。

        中新網記者:疫情發生前,您曾說往返兩岸已超過600次。去年9月您再訪大陸,在很多人仍卻步于跨境旅行的情況下,為何安排這一行?

        林谷芳:自從1988年第一次到大陸,我平均兩個月、最長不超過三個月就要到大陸一趟。很多時候是沒有任何目的,就是去讀天地這本大書,走過大地,對文化和生命的狀態做一個親密觀察,其中有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文化情懷。

        我在《十年去來》這本書里提到,只要兩三個月不到大陸,談起大陸情形,心里難免發虛,因為變化太快了。新冠疫情發生后,大概一年半沒來,而且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狀況下;大陸的學生、朋友很多,他們過得怎么樣,我覺得能來看一下更好。

        另外,有一本書要出版,還有一些課當初驟然而停。有這些牽掛,這一趟是勢在必行。

        中新網記者:因為疫情等種種因素,不少人認為兩岸交流正常化的那種狀態更加回不去了。對此,您作何觀察?

        林谷芳:我總覺得,越有信心的社會越開放。在兩岸交流上,不得不承認,現在臺灣當政者相對是比較沒信心的;越沒信心,就越想要管制。可是有那么多的臺商在大陸,有那么多的臺灣青年來讀書,你想把它封閉是不可能的。

        為了短暫目的而掀起極致化的對抗行動,我不認為它能長久。即便在臺灣取得所謂“政治勝利”的人,也會問“唉,林教授,你對大陸比較熟,兩岸到底會不會打?”平時,“勝利者”在媒體上講起話來那真是神勇,但問我話的時候只有4個字,叫憂心忡忡。

        臺灣長久如何轉身,或者往哪一方面變,當然需要時間,但我沒有像許多人想象的那么悲觀。

        對兩岸,要把時間拉長,從歷史長河來看,許多逆流就只是浮漚泡沫,在當下,我們要為所當為,這是我一直強調的。

        中新網記者:近年,兩岸青年在網絡世界的接觸產生不少齟齬乃至敵意,相關問題引發觀察家的注意、擔憂。您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林谷芳:虛擬網絡的一個特征是所謂“去知識化、去中心化、去價值化”,固然有一個原因是“鍵盤俠”隱藏身份、綁架社會認知;但會如此,也因為一些人(尤其是知識階層、文化精英)的退縮與棄守。

        為了眼前能活得更好一點,在臺灣不少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沒事情也對年輕人示好。這里邊,精英的自失立場是臺灣社會沒能“中和”互聯網這種極端化傾向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朋友問我,為何你現在這樣處處講中華文化,聲量比以前還更大?因為以前不需要啊,那時臺灣的中華文化氛圍多濃厚。現在,我故意多講,就是要帶動一些人,不要讓中華文化被隱沒了、遮掩了。

        雖然有這幾年的變化,但中華文化早已在臺灣生根。就像我們剛才談春節一樣,哪里是政治力量在短時間內可以把它抹掉的?我有這樣一個信心。

        有許多人私底下來跟我致意,說“我實在太佩服你了。你講出了我們想講的話。”但做這些,我一點壓力都沒有。為什么沒壓力?因為他罵不罵你,不是你能決定的,是看你想不想擁抱他?假如我想要被這些年輕人歡迎,要一直很流俗地去迎合他們,你當然會擔心該說什么話。

        所以我才說,只要有人肯勇敢地出來說,說久了、說多了就會成為氣候。除了網民這個世界外,我們還有另一個世界,也應該被看到。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讓這個世界隱沒了。

        中新網記者:您近期會否再到大陸講學訪友?可有下一步規劃?

        林谷芳:去年這一趟大陸行,若加上隔離,前后達4個月,是我歷來在大陸停留最久的一次。如果時間成本還那么高,就沒辦法常來。希望能夠盡早恢復正常來往,我會像過去那樣頻繁地往來兩岸。

        當下,我在寧波建構一個禪文化空間,做禪文化的弘揚。希望大陸朋友或外國人在了解禪文化時,不只是跑日本、讓日本作了禪的完全的傳承者、代言人。另外,也希望在這一空間做兩岸交流,穿透表像,讓一些人跟事能夠被彼此看到、聽到。

        我想,這是我該做的重點工作。(完)

      [責任編輯:李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西西人体44rtwww高清大但|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a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站| 欧美日韩第一区|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 乱子伦xxxx| 欧美孕交videosfree黑| 噜噜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 麻豆传播媒体app大全免费版官网| 婷婷综合五月天| 九九视频高清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剧情|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欧美高清色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看美女吃男生私人部位| 美国经典三级版在线播放|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国产真实偷乱小说|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最近2019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第一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 免费在线观看污视频网站|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