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球迷樂見職籃20年后回歸 藝人陳建州任執行長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 楊程晨)新成立的臺灣職業籃球聯賽Plus League(簡稱“PLG”)近日拉開帷幕。暌違20年,為數眾多的臺灣球迷樂見職業賽事回歸籃壇。
臺灣上一次開打職業籃球賽事還要追溯到1999年,當時“中華職業籃球聯盟”因經營不善,僅維持6年就關張,于2000年正式宣布倒閉。2003年臺當局原“體育委員會”組織成立半職業性質的超級籃球聯賽(簡稱“SBL”)。近年,因長期只有4支球隊參與,臺灣籃球市場萎縮明顯、球迷“進場”人數愈加減少。
由知名藝人、前籃球運動員陳建州推動打造的PLG,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醞釀出雛形,7月初正式成立;現有4支球隊,分別為臺北富邦勇士、桃園領航猿、新竹攻城獅、彰化寶島夢想家,后兩支球隊是為PLG全新打造。
臺灣師范大學運動與休閑學院副教授林伯修向中新社記者介紹,籃球賽是否邁入職業化門檻的兩大標準,一為是否有主客場賽制,二是經營球團的資金來源。
臺灣過去的半職業賽事多為杯賽,即球隊固定在某場館進行比賽;PLG強調經營球隊所在地市場的模式,以初期四個縣市為基本格局舉行常規賽和季后賽。球隊經營者也不再像過往大企業冠名經營的模式,而是成立專業運營團隊,資金來源相對獨立、清晰。
19日舉行的開幕賽上,寶島夢想家在主場以3分之差惜敗于富邦勇士。兩支球隊有多名曾效力大陸CBA職籃的選手,曾在浙江廣廈拼搏多年、綽號“野獸”的小前鋒林志杰目前是富邦勇士的當家球星,該隊教練許晉哲曾在山西汾酒隊執教。
不過,新賽事能支撐多久也是縈繞各方心頭的疑惑。任PLG執行長的陳建州坦言,職籃成立前,多位“圈內”人士“好心相勸”,切勿涉入職籃領域;在臺灣這樣的小規模市場維持賽事“難上加難”。就在PLG開賽前數日,一則聯盟年輕球員的“不雅視頻”丑聞吸引了人們關注,也給聯盟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過去,市場規模偏小以及母公司不愿長期投入,導致臺灣籃球市場遲滯不前。PLG的開幕為多方樂見,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球迷。職業團隊的打造加上4支球隊所在縣市的配合,從熱身賽直至揭幕戰,PLG出現臺灣籃壇多年未見的一票難求盛況,球迷盼望多年的“主場球隊”終于落地。
林伯修表示,臺灣有新的聯賽開幕,意味新的經營模式出現。各支球隊當務之急不是擔心球市不好,而是要培育真正懂球的固定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