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二代”接棒拼實業:小小抹泥刀“刮”出大事業
中新網漳州12月15日電 (張金川 龔雯)“我覺得大陸是最有機會的地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來到大陸打拼多年的臺灣青年陳嘉鴻如是說。
幾天前,陳嘉鴻攜公司的混凝土手工具產品,前往上海參展2020亞洲混凝土世界博覽會找訂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國外的此類展會均已取消,但他對在大陸發展信心滿滿。
福建省漳州市是臺胞重要祖籍地,也是臺商投資密集地。如今,眾多臺灣青年也紛紛選擇在此創業,陳嘉鴻就是其中一位。
2008年,24歲的陳嘉鴻“登陸”,加入父親創辦的漳州必得五金有限公司,并逐漸接棒成為公司董事長。如今,他深耕實業12年,用一把小小的抹泥刀也“刮”出了大事業。
在漳州必得五金有限公司展廳內,20多款抹泥刀和各式鋁刮耙掛滿墻面。陳嘉鴻一邊整理著新產品一邊對記者說,這些工具雖小,但短期內在市場上有不可替代性,可運用于各類建筑工程及家裝,“完成一個地坪就需要用到6種不同型號的抹泥刀。”
陳嘉鴻公司的產品生產,全部在一個輕型化的小車間里完成。他告訴記者,目前產品主要出口國外,不僅在亞洲頗具競爭力,還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及歐洲各國。
這些年來,陳嘉鴻不斷學習鉆研,改良產品,從代工型生產擴展到兼具自主銷售。每年到世界各地參展、考察市場,他感受到大陸制造業的競爭力,“物流、自動化、制造能力等方面,綜合起來最有優勢。”
對于自己專業領域的市場,他更有把握,“國際上同類型產品集中在歐洲、美國,而在亞洲,我們憑借物流便利、時效快、質量佳等優勢,還有很大市場空間。”
令陳嘉鴻慶幸的是,公司受疫情的影響不大。他說,除人工、物料不穩定外,受益于國外生產受阻形成的供應缺口,公司增加了來自哥倫比亞、智利、柬埔寨等國家的訂單,“今年出口訂單金額有近900萬元人民幣。”
后疫情時代下,陳嘉鴻看到大陸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不少國內外新客戶通過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等電商平臺主動找上門來,也讓他看到大陸電商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疫情改變了消費方式、貿易方式。”對此,陳嘉鴻有著切身體會:今年以來,通過電商平臺對接的訂單占比達20%;中小型電商客戶日益增多,成為目前主要拓展的客戶群體。
由是,陳嘉鴻開始把精力放在線上平臺運營。當下,他申請了新的國內自主品牌,正忙于組建國內銷售運營團隊,希望進一步打通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
對于長遠發展,他希望借力“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更廣闊的國外市場。
在事業有成的同時,陳嘉鴻組建了一個兩岸婚姻家庭,他的太太是福建省南平市人。他們現有兩個小孩,過著祖孫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他說,在這里,風俗習慣跟臺灣很像,還享受許多政策扶持與補貼,“會一直待在大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