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專訪周櫻: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2020-06-29 08: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6月28日電 (記者 林春茵)“少兒美展作品映射當代社會及兩岸關系,是與成人社會的一種對話。”策展人、云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負責人周櫻28日在福建省美術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線下舉辦美展困難重重,但是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仍然如期而至,并將于7月將走進臺灣高雄,是因為兩岸業界的共識——兩岸的美育,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對話。

        藝術力量“賦彩”當地文化保存

        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首展,原計劃6月28日落幕,因呼聲太盛,再繼續展出兩個星期。本次展覽由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臺灣中華文創發展協會、云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福建省美術館等兩岸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廈門市海滄區文聯協辦。

        是展緣起于2008年汶川地震援助。周櫻和朋友們發起關懷災區兒的美術教育援助,發起“小海豚”公益藝術行動。

        “當時,對汶川文化教育類的援建很少,有人質疑,你們這個沒有什么用。”周櫻笑說,這群畫家、音樂工作者和人文工作者確實不是帶著很多錢和糧食去的,“我們是帶著藝術的力量,一點一點地做,最初旨在用藝術教育幫助兒童災后心靈康復,后來催動孩子、老師去認知母體文化,做當地文化的保存。”

        2009年,首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開展。周櫻邀請四川災區少年和臺灣學子共同在廈門研習。音樂、色彩,牽引孩子們步入療愈,他們的畫作流露出“廢墟上流露的微笑,在災難面前的勇敢無畏”。

        伴隨著兩岸少兒美展持續“對畫”,跨越海峽的人文關懷項目輻射越來越廣。關注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原‘知’原味”、幫助盲童的“藝術無障礙”、發展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蒲公英行動”……兩岸有超過70所學校受益于這些美育援助項目。

        “美育”推動下,苗族剪紙和草編、土家族樹皮畫,云南巖彩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臺南臺東、川藏甘寧的鄉土題材得到挖掘。“很多地方一開始會覺得自己落后,文化沒有價值,漸漸地,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豐富又燦爛。”

        在大陸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美育喚起的“民族文化自信”為地區發展“賦彩”“賦能”。周櫻坦言,過去不少地區因現代化沖擊、村民外出務工而出現傳統文化斷層,近年來有些地區已將美育作為契機,以文創概念或藝術作品作為經濟發展風口,“我們樂觀其成”。

        周櫻說,身處這個時代,我們有責任堅持正確的事,并讓人為的錯誤盡量減少;身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使命,為我們和我們的后代去努力創造一個更有道德、更公正、更有品格的未來。

        兩岸“對畫”觀照民族文化多樣性

        周櫻是專業策展人,長居香港,每年奔波于廈門、北京和臺灣,持續舉辦這么大規模的展,是什么令她如此堅持?

        周櫻坦言,一路走來的初衷很簡單:兩岸藝術家們都覺得,有了這個展,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偏遠民族地區的教育文化發展,很多邊遠山區的孩子可以展現他們的想法和天分,“藝術給予心靈力量,彌足珍貴”。

        少兒美展的意義,在于提供平臺,聯結各地區“最有生命活力”的藝術實踐。周櫻認為,這十余年美育工作,對兩岸少兒美術發展是有所推動的。

        臺灣北部、南部和東部,都有一定數量作品參展,苗栗、花蓮、蘭嶼的少數民族習俗,盡入畫中,臺灣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大陸的美育也得到長足進步,比如福建龍巖的版畫作品,題材和表現手法趨于豐富,“已經形成文化層次”。

        周櫻也慣于把兩岸作品并列,相互參照對話,令觀展者感受兩岸文化“參差多元,美美與共”。

        于是在是展中,可以看到14歲的臺灣新北小畫家葉芷寧所繪的豐魚祭、11歲的臺灣小朋友謝秉叡所繪的廟會,福建“客家游大龍”和北京大鼓等畫風不同,材質各異,卻以“傳統習俗”主題并陳一隅。有觀眾在現場受訪表示,感知到兩岸傳統文化多樣化共存,小朋友以藝術介紹家鄉,這份熱愛和美的眼光令人感動。

        周櫻笑說,就是要從300余幅入選作品中梳理邏輯和結構,“令觀眾‘看見’畫家之用心”。而過去10年間,該展已累計收到畫作逾20萬份,展出50場次,觀展人數超過百萬人次。

        記者看到,設于福建省美術館的展廳里,熱愛藝術的孩子們戴著口罩在臨摹自己喜愛的畫作。周櫻時常化身講解員,為群涌而至的觀眾講述每一幅畫作的由來和特色,她的藝術眼光和對公共事件的批判性看法,成為是展一個獨到的風景線。

        周櫻在社交媒體上感慨道,看著稚嫩認真的孩子們,聯想到最近與孩子有關的公共事件,強烈地希望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無論在教育形式和成長安全上,都需再加強維護和落實推動。

        美展作品擴大華人圈影響

        每屆大展都特別邀請兩岸藝術家參與,“引領、傳承文脈”。臺灣不少知名畫家曾現身該展,今年則主邀大陸版畫家于承佑。他的一幅白玉蘭繁花壓樹的黑白版畫,在周櫻解讀中,“道盡疫情中生命悄然離去的悵然和悲慟”;另一幅闖入現代建筑的麋鹿,則提醒觀者“思索人類該如何與自然友好相處”。這為以“兒童畫”為主體的畫展奠基下深刻的人文關懷。

        如今,該展成為兩岸規模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一項少兒美術交流活動,影響力在華人圈逐漸擴大。不僅港澳地區連續多年參與,近年更有馬來西亞百余幅首次投稿,帶來更多元的文化體驗,與各地少兒進行更廣泛更深入的美育交流。

        美展由是增添馬來西亞的巴沙文化。周櫻所激賞的一幅馬來西亞畫作中,“人物”穿越田園、叢林及都市,遭遇諸多意象,周櫻認為,“一如成長中面對的友愛、自由等價值觀念選擇。”

        周櫻說,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文脈同源,因不同歷史背景的影響,在地域、歷史、文化、教育上產生異同,這些體現在孩子身上產生了有趣的鏡像折射。“對于少兒來說,繪畫是時代與世事、生活與情感的直觀反應,孩子們的眼和心就是我們身邊隨處都在的鏡子。”

        周櫻說,少兒畫作生動反映出該地區社會生態的大部分狀況,作為持續11年、有著最廣泛華人地區少兒參與的創作和展覽,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就是這些不同的折射所組成的多棱萬花筒,由此展開的更是與社會、與當代、與未來的持續對話”。

        中新網記者關注到,少兒美展舉辦這十余年來,周櫻的一段引言一再被提及:“大陸和臺灣,在地域的兩岸;孩子和成人,在光陰的兩岸。無論地域還是光陰的兩岸,都存在著自我之外的他者,都需要我們以智慧和慈悲去了解和穿越。”

        “這個大展用藝術陪伴不同地區孩子成長。”周櫻說,海峽阻隔,更需要“對畫”。(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狠狠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6080新视觉| 日本高清乱码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被窝影院午夜无码国产|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欧美色图五月天|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 欧美色图五月天|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操| 中国精品白嫩bbwbbw|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婷婷六月天在线| 小向美奈子中出播放|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好湿好紧好痛a级是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果冻传媒电影免费看|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青草青草伊人精品视频| 在线亚洲小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美景之屋4在线未删减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91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打开腿让我添你下面小污文|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啊用力嗯快国产在线观看| 花季传媒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