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wǎng)移動版

      祖國的泥土最芬芳 “臺灣微雕第一人”登陸

      2019-09-11 08:06:00
      來源:臺海網(wǎng)
      字號

        臺海網(wǎng)9月11日訊 據(jù)福建日報報道 他被稱為“臺灣微雕第一人”,創(chuàng)辦了毫芒雕刻館。除了微雕,他還在兩岸積極推廣傳統(tǒng)磚雕藝術,他說——祖國的泥土最芬芳

        毫厘之技

        首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論壇日前在福州舉行。臺灣微雕藝術家陳逢顯攜欖核雕、米粒雕、金屬雕等微雕精品亮相同期舉辦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精品展,其中,世界上最小的“黃金小老鼠”系列作品尤為驚艷。只見6只黃金小老鼠齊聚在直徑3毫米的金元寶上,表情各異,栩栩如生。陳逢顯介紹說,這些純金雕刻的小老鼠尺寸僅1毫米左右,有“十全十美”“同心協(xié)力”等造型,“雕了6個月,失敗了上百次”。

        上世紀60年代初,陳逢顯與微雕結(jié)緣。當時還是小學三年級的他第一次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見到了清代雕刻家陳祖章的傳世之作——雕橄欖核舟。3.4厘米長的核舟桅帆繩索俱全,門窗開合自如。舟上,雕著8個神態(tài)動作各異的人物,有人手持書卷,有人正在船頭煮茶……舟底還有毫芒細刻《后赤壁賦》全文三百余字。方寸之間,就把蘇東坡游赤壁的景象描摹得活靈活現(xiàn),讓人驚嘆不已。自幼愛好藝術的陳逢顯便許下心愿,要學習微雕這門中華傳統(tǒng)藝術。

        知道陳逢顯的理想后,小學老師鼓勵他先練好書法,“老師說要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得從基本功學起”。從此,篆書、隸書、行書……各種書法字體陳逢顯無不潛心臨摹鉆研,他還廣泛涉獵繪畫、雕塑等,為日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1981年,陳逢顯進入臺灣印鈔廠,得以接觸到放大鏡、鋼針、微毛筆等基礎工具。每天手持鋼針雕刻貨幣雕版,日積月累,他便磨煉出精細的雕刻技巧和沉靜平和的耐心。

        由于當時臺灣幾乎無人從事微雕事業(yè),無師可拜的陳逢顯只能自行揣摩,這條路走得格外孤獨而艱辛。除了苦練手藝,他還到臺灣各大圖書館搜集文獻,了解微雕工法。

        微雕最早見于中國的甲骨文,因為甲骨取得不易,因此不少甲骨文字都寫得很小,到了宋末才由畫工加以制作推廣,現(xiàn)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典藏的多寶格、象牙雕等也是微雕工藝頗具代表性的作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多枚欖核舟,方寸之間,可見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

        十年一劍

        要把萬物容于毫厘,不失其形態(tài),又要栩栩如生,不是件簡單的事。如何將一個細小的東西雕成藝術品?陳逢顯說,他平時工作是以銳利的美工刀、細尖的鋼針為工具,將東西置于放大鏡下雕刻。創(chuàng)作時,每一刻畫都要凝神閉氣,控制有度,手不能抖,氣不能喘,氣定神閑間細細琢磨,稍有不慎就前功盡棄。

        微雕耗時費力,陳逢顯曾為了雕刻一只1毫米高的猴子,花費半年的時間,其間失敗了10多次。他也曾嘗試雕刻大熊貓,前兩年都失敗了,直到第三年才成功。陳逢顯現(xiàn)在閉氣大約可以維持一分鐘,平均一分鐘能書寫三個字,而他的創(chuàng)作就是在這一吸一閉的吐納間完成。一路走來,靠的就是心靜如一,滴水穿石。

        陳逢顯告訴記者,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長、寬各只有0.8厘米的微小書《唐詩三百首》,全書共38頁,重0.35克。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書了。“微小書的書刻難度極高,一本微小書約需花兩年時間才能完成。”陳逢顯說。時下他已完成的微小書中,又以童話“小北極熊”難度最大。因為其中不僅有文字,而且還有線條精細、色彩豐富的插畫。的確,一般人哪能想象到,在長、寬各0.9厘米的紙上繪畫,還能清晰地填上顏色。

        在陳逢顯的手中,紙、木、竹、棉、石、沙、金屬及樹脂都可用來作為微雕的材料。他的作品題材也十分廣泛,有在蜻蜓的四片薄翼上書寫二十首唐詩,在一粒細小的貝殼沙上雕刻“一粒沙一世界”六個字。在螞蟻頭上寫下“合作成功”四字。字體有隸有楷,有行有草,皆清朗俊秀。這次他帶來的作品中,就有在一粒米上刻有“翠玉白菜·故宮”以及“陳逢顯”總共九個字。放在玻璃柜中的每件作品,前面都配有一個放大鏡,否則光靠肉眼無法看清。

        陳逢顯坦言,與其他雕刻藝術相比,微雕作品因為不能拿來把玩,因此并不是拍賣市場的寵兒,但卻是中華工藝的翹楚。如今,陳逢顯已收了10多個徒弟。從當年的自學成才,到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工法薪傳人,陳逢顯認為,當下最緊要的便是工藝的傳承,“因為從事微雕藝術,需要能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方能磨得一劍”。

        “雕”出新生

        除了微雕,陳逢顯孜孜以求的還有用紅土燒磚弄瓦。這次來福州參展,他也帶來了他的磚雕作品,如傳統(tǒng)的硯臺用紅泥燒制而成,其上雕琢有憨態(tài)可掬的動物,讓許多民眾愛不釋手。

        1997年,陳逢顯創(chuàng)辦了他的私人博物館毫芒雕刻館,由此開始嘗試磚雕藝術,并在博物館開設磚雕DIY專區(qū)。他說,這樣做最初是為了吸引更多民眾走進博物館,同時也接觸磚雕這門傳統(tǒng)工藝。幾個月的嬰兒,用小腳丫輕輕一按;百歲老人,用手掌一壓。這些對于家人來說,都是最珍貴的紀念。在他的博物館內(nèi),游客可以用磚雕工藝自己制作鎮(zhèn)紙、硯臺、掛飾等。

        磚雕藝術在臺灣已經(jīng)有幾百年歷史,但近30年來,陳逢顯明顯感覺這一技藝的式微。于是,他開始致力于把磚雕藝術推廣到基層社區(qū)。新店區(qū)下城里是位于臺灣新北市的一片老城,這里有一條1.5公里的田間小徑,因兩側(cè)用紅磚裝飾有各式壁畫顯得獨具一格。陳逢顯告訴記者,他與下城社區(qū)的400多個居民一起打造了這一座磚雕墻。400多個居民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把它畫出來,然后再由陳逢顯把它以磚雕的形式設計出來。走過這條磚雕墻,游客可以了解這個社區(qū)有三合院、涂潭山,還有美麗的荷花池……他把這里的風土人情“鑲嵌”在墻壁上。

        磚雕墻不但美化了社區(qū),還帶熱了觀光業(yè)。讓人感動的是,有的老人已經(jīng)過世了,但是他的子女常常會來這里撫摸他生前的作品以此緬懷;有的小朋友長大了,還會帶自己的朋友來看小時候的作品,或者看看自己兒時的夢想是否實現(xiàn)了……

        “泥土全世界都有,在我心里只有祖國的泥土最芬芳。”陳逢顯說,秦風漢韻浸潤在泥土中,跟老祖宗留下來的古老文明一脈相承,“希望幫助每個愛玩泥巴的人,記住中華文化”。

        這次來福州,陳逢顯的毫芒雕刻館還與福州市壽山石雕刻藝術研究會簽訂合作協(xié)議,推動微雕文物工法技藝和壽山石雕技藝交流切磋。常年往來于兩岸的他希望能把自己畢生的手藝和文創(chuàng)經(jīng)驗也帶到大陸。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黄色a级片| 国产在线国偷精品免费看|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最近在线2018视频免费观看| 偷窥无罪之诱人犯罪| 里番全彩本子库acg污妖王|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软件|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电影天堂网| 羞差的漫画sss| 多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日本色图在线观看| 天天看天天射天天碰|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男人j桶进女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亚洲一区天堂| www.11yinyuan.com| 日b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羞羞的漫画sss|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67194线路1(点击进入)| 好爽快点使劲深点好紧视频 |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久久国产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成人自拍视频网|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真实子伦视频不卡|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