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垃圾回收,我們該向臺灣學什么?

      2019-07-29 10:1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
      字號

        臺灣民眾將垃圾投入垃圾車內。柴逸扉攝

        來自上海的張先生曾向記者講述這樣一段往事:幾年前自己去臺灣旅行,和當地一位朋友約吃飯。結果這位朋友遲到近1個小時,理由是“先回家扔垃圾。”當時他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如今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后,張先生已然明白那位臺灣朋友的心情。“現在每天分類干垃圾、濕垃圾就已忙得團團轉,大家見面討論最多的就是垃圾話題。”

        相比大陸,臺灣嚴格的垃圾回收和分類政策已行之有年,且效果不錯。那么,臺灣的垃圾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執行的呢?

        燒出來的“垃圾政策”

        “那年我們坐在淡水河邊,看著臺北市的垃圾漂過眼前。遠處吹來一陣濃濃的煙,垃圾山正開著一個焰火慶典……”臺灣歌手羅大佑的這首《超級市民》,諷刺的正是20世紀80年代臺北糟糕的環境。彼時,臺北市垃圾隨處可見,甚至有市民期望臺風把垃圾吹入大海。當地政府的填埋工作也相當無序,填埋場地也是“一地難求”。

        當時的臺灣,正經歷快速的工業化發展,不斷創造“經濟奇跡”。但伴隨而來的則是環境污染、城市垃圾與日俱增的問題。1984年7月,臺北內湖垃圾山發生大火,燃燒持續10天以上,成為臺北市民心中的痛點。這一事件后,臺灣從政府到民間開始積極思考垃圾處置問題。

        1987年,臺當局提出“一縣市一焚燒廠”的政策,想要以“焚燒替代掩埋”。但未經分類的垃圾焚化效率低,甚至會產生有害物質,且民眾都不愿意焚化廠建在自家附近。在此起彼伏的抗議中,這一政策阻力重重。

        于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臺灣轉換思路,由掩埋、焚化,走向資源回收、源頭減量,建立完整的機制。簡單說,就是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定時進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并付費處理垃圾。

        “剛開始實行這些政策時,很多市民都不習慣,紛紛聚集抗議。有的民意代表為了特定選票,也都頻頻發聲要求停止這項政策。”在臺北工作、生活數十年的蘇誠說,大家原本習慣在小區門口直接扔垃圾,結果現在要定點定時才能有垃圾車來,還要強制回收,街頭也沒有垃圾桶,很不方便。但隨著宣傳、推廣的深入,尤其是“從娃娃抓起”的教育,這項政策得以較好實施。據了解,當時全臺北7萬多名公務員花了兩三個月時間,每天輪流上門,督導社區和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時任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在推廣政策時還多次被人砸雞蛋。

        追垃圾車跑成風景

        “剛到臺灣的時候,我在晚上出門散步時看到許多人拿著垃圾袋追著垃圾車跑,感覺很好笑,還專門拍了視頻發在社交平臺上。”臺灣世新大學陸生鄭梓儀告訴記者,自己大一時因為在專門提供陸生居住的宿舍生活,所以學校沒有強制要求大家進行垃圾分類,并且定點放置垃圾桶,大家隨時扔就可以。但大二搬出去住后,鄭梓儀居住的小區屬一般居民樓,就要自己分類并定時扔垃圾了。

        “之前我還看風景,沒想到我現在自己就成了一道風景。”鄭梓儀說,由于自己居住的社區人比較少,所以垃圾車停留時間很短,一般只有2分鐘。一開始自己沒有經驗,總是看到垃圾車到的時候才下樓,結果往往剛到路邊車就開了,得追著車跑才能把垃圾袋丟進車尾的回收框里。“我還算幸運的,至少沒有因為追垃圾車而摔倒。聽說有的人會摔個‘狗吃屎’,甚至擦破皮。后來我就學乖了,只要聽到垃圾車的音樂聲響起,我就馬上沖下來站好,等著垃圾車到來。而且網上現在也可以追蹤垃圾車的定位,可以提前掌握丟垃圾的節奏。”

        由于丟垃圾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臺灣民眾一定會在工作、生活的安排中把扔垃圾的時間安排出來。例如盡量不在垃圾車經過家附近的時間點聚會、社交,家里做飯也要趕在這個時間把廚余清干凈。萬一有事要出門,大家通常會拜托鄰居、室友等幫忙丟垃圾。

        “畢竟臺灣天氣炎熱,垃圾留在家過夜容易有異味,也會招來蚊蟲,不衛生。相比之下,普通垃圾還好一些,廚余垃圾要過夜真是個問題。”家住高雄的婉玲說,面對廚余垃圾來不及丟的情況,臺灣的很多家庭會用專門的密封塑料盒把廚余裝好,放入冰箱冷凍。另外,一些條件不錯、有物業公司打理的小區會自己安置垃圾桶,居民只需把垃圾分類后丟入小區的垃圾桶即可,物業公司會請專人來收垃圾。這樣的安排方便了住戶的生活。

        另外,去年8月,臺北市政府和回收業者合作推出了“iTrash智慧垃圾筒”,提供部分街區24小時的垃圾與資源回收服務,每0.5公斤收取4元(新臺幣,下同),機器會按照垃圾的重量收取費用,讓上班族不再因加班而擔心不能按時丟垃圾的問題。除了一般垃圾,智慧垃圾筒還安置了一臺瓶罐回收設備。民眾只要放入規定內可回收的塑料瓶或鐵鋁罐,機器就能幫忙回收,投放者只要放入10個塑料瓶或8個鐵罐,就能獲得1元。

        垃圾費需隨袋征收

        眼下對于上海的居民來說,分清楚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濕垃圾是大家如今生活中最重要的話題。因為如果傻傻分不清楚,輕則要接受社區干部、環保督察人員的批評并重新分類,重則接受罰款。那么,臺灣的垃圾分類標準是怎樣的呢?

        按照規定,臺灣的垃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和廚余。一般垃圾最容易處理,直接混在一起丟進垃圾專用袋就行。不過,這種垃圾專用袋是有特殊標志的,價格也比普通塑料袋貴。比如普通袋子價格為幾元,而垃圾專用袋根據大小為1元到40元不等。這就相當于垃圾處理費隨袋征收。

        而廚余垃圾,就要分生廚余和熟廚余。生廚余為未加工的食材,主要可用于制造肥料;熟廚余為飯后的剩菜殘羹,可以用來喂豬。至于資源垃圾,類別更是五花八門,從紙板、塑料瓶、鐵罐到電子產品等。

        走在臺灣街頭,如果你看見的是黃色、響著音樂的大型垃圾車,那么它就是來收裝在專用袋里的一般垃圾。如果看到的是白色的資源回收車,那么車上下來的工作人員就是按分類要求來收取生熟廚余和各類回收資源的。如果不按規定分類,臺灣民眾或面臨1200元到6000元的罰款。

        盡管這樣的分類很繁瑣,但如今臺灣民眾已然熟悉了這樣的生活方式,臺灣的垃圾產生量也隨之大大下降。就算臺北街頭鮮有垃圾桶(僅限地鐵站、便利店和部分游客多的路段設有垃圾桶,且明確規定不能丟生活垃圾),但街面仍然十分干凈。(記者 柴逸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27日 第 04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里番本子侵犯肉全彩| 欧美黑人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国产在线视频专区| 88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动漫品精老司机| 熟女老女人的网站| 卡一卡二卡三精品| 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 娇妻之欲海泛舟小强| 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xxxx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xxxx极品|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麻豆国产原创剧情精品| 在线观看人成网站深夜免费|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暖暖在线日本免费中文|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大战bbw丰满肥女tub|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波多野结衣种子网盘| 国产xxxx做受视频|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好大|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我和岳乱妇三级高清电影|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农村|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