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4日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上獲悉,綠色能源、智能產業將成兩岸信息產業合作新熱點。
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杜紫宸接受本臺記者采訪(中廣網 謝良建 攝)
工業和信息化副部長奚國華在論壇主旨演講上說,發達國家已把綠色、低碳技術及其產業化作為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突破口,在大陸,注重效率、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率,信息產品朝長壽命、低能耗方向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奚副部長認為,大陸應利用內需市場優勢和臺灣全球化生產與銷售網絡優勢,推動優勢互補,深化在LED照明、綠色制造等領域的合作。他也希望臺灣方面能充分考慮長遠發展、減少平板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技術限制,實現互利共贏。
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曲新生介紹兩岸綠能產業發展的新思維(中廣網 謝良建 攝)
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曲新生提出,綠色商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奇跡,在信息產業方面,應該從設計開始導入綠色概念,應用綠色新思維和創新理念,協助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綠色競爭力提升。曲新生副院長指出,在綠色能源合作方面,大陸擁有優質平價產品的制造基地和市場實驗平臺,而臺灣則在關鍵產品研發方面有著很強的制造能力、產品創新設計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兩岸應攜手合作,共同建構綠能產業標準,由兩岸標準發展為全球標準;建立性能、品質與可靠性驗證平臺,主導綠能產品市場機制;并且借助產學研合作,強化創新及技術開發,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綠能產業價值。
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杜紫宸說,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發展,亟需建立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的合作平臺。他提議,可以選擇一個城市作為低碳經濟的集中試驗區,例如可以在這一城市集中試驗智能網、物聯網等三網融合的建設,擴大合作領域,建立共同的標準,更好地促進機制體制的融合。
臺灣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副執行長王瑋也說到,在網絡建設方面,隨著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緊密,兩岸的交流和往來出現了增長的趨勢。物聯網建設將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扮演重要作用,將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資源。王瑋提出,在物聯網熱潮中,兩岸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兩岸應加強合作,做好技術攻關和創新,重點突破薄弱產業,推動兩岸物聯網產業合作;同時加強監管研究和資源自理,推行制定系統標準,協助兩岸共同拓展市場。(記者劉立忠 郭婕妤 謝良建 呂貝娜)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