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布會 | 新聞人物

      從農民日記看農村變遷:一位農民60年“土地記憶”

      時間:2009-08-10 10:55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新華社記者 劉健 儲國強 陳先發)侯永祿是陜西省合陽縣路井鎮路一村五組一位普通農民。從1940年起,他開始寫日記,一直堅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萬字的日記,記錄著家長里短、政策變化,特別是土地制度每一次變化帶給農民的深刻記憶。2005年侯永祿去世。

        近日,記者來到路井鎮路一村,和侯永祿的老伴、今年78歲的趙菊蘭,仍在家務農的女兒侯西玲,在西安一家研究院工作的小兒子侯爭勝一起在他們家的老屋院中,翻看日記,回憶往事,仿佛踩著農村前行的腳印,看到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消農業稅等不同時期農村的興衰變化,深刻感受到這樣一個樸素的真理:順應億萬農民的選擇,尊重農民的土地權利,則農村興,百業舉,人心順。

        “土改時,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間地頭時,一些人禁不住熱淚滿面”

        路一村,1465口人,麥田、瓜地、蘋果園、奶牛棚綴落其間,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傳統農區村落。侯永祿家的院落,一溜高檐青磚大瓦房,小院里兩叢鮮花怒放,洋溢著安謐幸福的生活氣息。為了幫助回憶60年前的往事,趙菊蘭叫來村里的老人侯丙新,他是侯永祿的小學同學,今年82歲。他說:“農村的巨變是從解放后的土改開始的。”

        1950年冬至1953年春,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新的土地改革法宣布:“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耕者有其田”,是歷朝歷代農民的夢想,只有在新中國,夢想才變成了現實。侯永祿1950年12月25日記下了分地時的場景:“當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間地頭時,一些人禁不住熱淚滿面。”

        土改后,農民的面貌煥然一新。“腰桿子一下子硬起來了,走起路來抬頭挺胸,揚眉吐氣,真是心情舒暢,干勁沖天。”侯永祿記道。

        透過樹蔭,小院里灑下細碎的陽光。趙菊蘭老人仿佛也被老伴的日記帶回到那段歡天喜地的歲月:“1954年,家里小麥收了13石多。逢年過節,買酒割肉,買煙茶果菜等也成了常事,農民也活得像個人樣了。”

        相關資料顯示,到1953年春,全國有3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地獲得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生產資料。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高漲,1951年糧食和棉花產量比1950年分別增長8.7%和49%。

        “人民公社把農民的地又歸了公,分配‘大鍋飯’,生產‘大呼隆’,農村多是饑餓的記憶”

        每當讀起父親的日記,今年54歲的侯西玲總是唏噓不已。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記中記錄下她的童年總是吃不飽的饑餓記憶。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體制,在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的“大鍋飯”,生產上“大呼隆”,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當時任會計的侯永祿在日記里記錄了人們的抵觸:“(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飯放衛星’的現象。大多數人出勤不出力,到場算個數,有時連勤也不出。”

        更可怕的是,與實際相悖的“浮夸風”盛行。1958年,中國糧食高產“衛星”頻頻上天,安徽、河南、四川相繼宣布成為單季畝產千斤省。路井公社也不能幸免。“干部脫離實際、胡吹虛報產量,和實際相去甚遠。”

        災難很快降臨到人們頭上,1960年合陽縣全縣小麥畝產僅130斤。“口糧標準一壓再壓。全家每頓飯1斤2兩糧,7口人每人吃不到2兩。”

        憶起當年的饑餓,趙菊蘭老人心有余悸。侯永祿老漢記錄道:“菊蘭偷偷地跟上一些婦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來掐不到苜蓿,便偷偷到地里掐些小麥葉子,回來用麩子拌成菜疙瘩……難道真的要往死里餓嗎?”

        “人民公社”制度從1958年一直持續到1977年,20年間糧食產量年均僅增長1%。“現在想想,一片良田沃土,隨便年畝產就打千把斤糧食,但當時可真難為活人。真是‘人哄地一時,地哄人一年’。”趙菊蘭老人連聲感慨。

        “大包干在農村落下‘戶口’,責任田成為農民的‘救命田’”

        1978年安徽鳳陽縣小崗村的一紙“大包干”契約,將億萬農民從人民公社制度下解放出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潮涌中國農村。

        記者采訪時,趙菊蘭讓小兒子侯爭勝爬到房梁頂,找出了一個“六股叉”,這是人民公社解散、分田到戶時家里分到的農具,趙菊蘭一直珍藏著。她說:“大包干讓農民的土地失而復得,責任田成了‘救命田’”。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肯定了“包產到戶、包干到戶”。這一年的7月19日,路一大隊第五生產隊采用抓鬮的辦法分了牲口、農具和責任田。侯永祿一家共分到四畝七分二的責任田,他在日記里感慨萬千:“不管怎么說,大包干就是好,大鍋飯就是不怎么樣。誰都不能否認這個事實。”

        “大包干”激發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侯永祿老漢的女兒侯西玲說:“積肥、選種、澆水……一家家起早貪黑的,連過去溝邊的荒地都種上了麥子、蔬菜。”如今我國糧食人均產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以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功不可沒。

        1985年春天,侯永祿在自家院子里新蓋了10間瓦房,女兒引玲家以998元買回來全家第一臺黃河牌14寸彩電。侯老漢高興地寫下順口溜:“公社吃了大鍋飯,多年糧食難過關。各種辦法都試遍,最好還是大包干。”

        “不變”的是穩定的土地承包制度 “變”的是農業補貼越來越多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全國第一輪土地承包期限的臨近,中央及時決定在農村進行第二輪土地延包,承包期為30年。1997年,侯永祿老漢所在的路一村進行了第二輪土地延包,“家家戶戶仿佛又吃個了‘定心丸’。”

        可是,農村的發展也并不一帆風順。此時,主要依據每家承包的地畝數征收的農業稅、農林特產稅、鄉統籌、村提留、各類雜費等農民負擔,在不少農區越來越重,干群矛盾越來越突出。1999年11月19日,侯永祿在日記中寫道:1999年的農林特產稅任務特別高,今天西玲過來說,村上來收蘋果稅的人蠻不講理,把她的縫紉機抬走了。

        “為了一個蘋果稅,弄得人心惶惶。”因繳不起蘋果稅,侯興才家的電視機被抬走了,侯振山家的四輪車被押到了鎮上,侯四易家的糧食被裝走了幾麻袋,王新吾家被牽走了槽上的大乳牛……

        這段日記,透露出一段時期里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2004年至2009年,中央連續6年發出6個“一號文件”,核心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通過免除農業稅,財政直接補貼農民等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農民休養生息。自此,農村改革實現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轉變。僅今年,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等直補資金就達1230億元。

        “第一次直補時,每畝地補5元,雖然錢不多,但我激動得整整一晚上沒有睡著。”侯西玲說,“如果那時爸爸還在,日記里又會有許多‘快樂’‘激動’‘滿意’的字樣。”

        路一村村委會主任侯亞奇說:“土地制度的‘不變’和給農民以種糧補貼的‘變’,說明我們黨農村土地政策的成熟。現在村里一些在沿海務工的年輕人回到村里,包地種果樹、蔬菜,土地在農民眼里越來越金貴!”

      分享到: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热爱视频精品| 嗯啊~被触手怪女性灌液漫画| xxxxwww免费|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10 |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被cao的合不拢腿的皇后|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免费|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热99这里有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剧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男人的j插入女人的p| 国产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www.日本xxxx| 在线观看网站黄| 一进一出60分钟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理论秋霞在线看免费| 品色堂永久免费| 中文字幕第38页永久乱码| 欧美成人午夜片一一在线观看|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最近韩国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中文| 人妖视频在线观看专区| 胸奶好大好紧好湿好爽|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17|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 男朋友吃我的妹妹怎么办呢| 国产97在线视频| 香蕉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