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1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在拉丁美洲崛起
本月,中國成為泛美開發銀行(IADB)第48個成員國,這一外交里程碑事件凸顯中國在拉丁美洲不斷上升的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與拉美的經貿與政治關系穩步發展,突出表現于去年北京發布的第一份有關與拉美外交關系的白皮書。該白皮書發布于去年11月,數天后中國領導人訪問拉美。中國主要從拉美購買農產品和原材料,同時將制成品銷往該地區。
美國保守人士擔憂,就像在非洲一樣,拉美正成為中國搶奪資源的又一目標。但這種看法未免夸大事態,并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如此,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具有突出優勢。但批評人士質疑,由于布什政府的忽視,北京能否在這一地區打上自己的印記。但這一疑問是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之上,該假設認為拉美地區僅能容納兩個大國中的其中一個。
要理解今日拉美地區的政治影響力態勢,不可忘記該地區的政治領袖們近年來似乎已認識到,增長來自本土,而非“中心國家”的施舍和政策。既然要自力更生,就必然要設置貿易條件,決定與誰經貿往來。這就解釋了為何智利會成為首批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之一,為何巴西和阿根廷像其他一些國家一樣率先推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如果華盛頓真擔心中國在拉美的政治影響力,它很可能早就做出反應了。若無美國同意,中國也不可能加入泛美開發銀行。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認為,在全球地緣政治中,中美有著合作的空間和需要,他堅信兩國合作人人受益。“中國的戰略思想已告別全球階級沖突和暴力革命,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在全球‘和平崛起’,謀求一個‘和諧的世界’。”既然如此,拉美事務有何不同?布什政府顯然理解這一點,而奧巴馬政府似乎也沒理由持有異議。
從歷史上看,美國與其南方鄰邦的關系中,經濟和政治因素并重。而這是中國影響力與之不同之處。過去幾年,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歐的拉美第三大貿易伙伴。但中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難以得到類似的增長,這主要是因為拉美各國政府致力于鞏固自身,同時與其他拉美國家保持步調一致。用經合組織經濟學家哈韋爾·桑迪索的話來說,中國對絕大多數拉美國家而言是“貿易天使”,至于政治領域,拉美各國似乎懶于尋找外國天使。(作者羅德里戈·奧里赫拉,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