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聯合國機構報告顯示未來極端天氣可能更為頻繁

      2021-08-24 09:0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聯合國機構報告顯示未來極端天氣可能更為頻繁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近年來,世界各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面對氣候變化加劇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推動可持續發展,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日前發布報告稱,人類活動導致大氣、海洋、陸地變暖的事實“無可辯駁”。受此影響,極端天氣事件不斷增加,未來幾十年全球所有地區都將面臨氣候變化加劇的考驗。報告呼吁全球加大減排力度,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溫控目標。

        全球變暖致氣象災害頻發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候委員會)發布的這份題為《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的報告,全面評估了2013年以來世界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報告指出,毋庸置疑的是人類活動已經引起了大氣、海洋和陸地變暖。1970年以來的50年是過去2000年以來最暖的50年。1901年至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0.2米,上升速度比過去3000年中任何一個世紀都快,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達410ppm(ppm為濃度單位,即每百萬個干空氣氣體分子中所含該種氣體分子數),高于200萬年以來的任何時候。2011年至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工業革命時期上升了1.09攝氏度,其中約1.07攝氏度的增溫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報告指出,只有采取強有力的減排措施,在2050年前后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的情景下,溫升有可能低于1.6攝氏度,且在本世紀末降低到1.5攝氏度以內。過去和未來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許多氣候系統變化,特別是海洋、冰蓋和全球海平面發生的變化,在世紀到千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

        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對整個氣候系統的影響是過去幾個世紀甚至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上世紀70年代以來熱浪、強降水、干旱和臺風等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且將繼續。在整個21世紀,全球沿海地區的海平面將持續上升,導致低洼地區更頻繁、更嚴重的沿海洪水和海岸侵蝕。

        報告還預測,在未來幾十年里,暖季將變得更長,冷季將更短,同時極端高溫等將變得更加頻繁,對農業和人體健康帶來更大挑戰。

        參與撰寫報告的瑞士科學家吉安·卡斯珀·普拉特納指出,類似今夏歐洲的極端天氣事件未來將會更頻繁,人類活動和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因。

        “這份報告是向人類發出的紅色警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化石燃料消費、森林砍伐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使數十億人面臨直接風險。全球變暖正在影響地球上每一個地區,其中許多變化不可逆轉。

        氣候變化造成重大損失

        從高溫熱浪到暴雨洪水,近年來全球多地頻頻遭遇罕見極端天氣,造成重大損失。加強氣候適應、應對氣象災害成為人類社會需要共同應對的重要課題。

        以歐洲為例,今年8月以來,羅馬尼亞、意大利等多國氣溫創下歷史新高;希臘等國的森林火災仍在持續;7月,德國、比利時、荷蘭等國遭遇強降雨,并引發洪澇災害。美國《科學》雜志網站刊文稱,多年來,科學家已經向歐洲及其他地區發布洪澇災害預警,歐洲多條河流已經明顯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歐盟預計,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洪澇災害還將進一步增多。

        東南亞地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大量人口聚集在低地,是世界上最易受到極端天氣和海平面上升影響的地區之一。2008—2018年間,東南亞約5450萬人受到極端天氣有關的自然災害影響而流離失所。據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的數據,印尼首都雅加達及周邊地區的日降雨量每年增加一到兩毫米。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7月全球平均氣溫破紀錄,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的分析顯示,今年7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是43年中7月記錄中的第四小,僅超過2012年、2019年和2020年的海冰覆蓋面積。

        極端天氣正在對全球農業生產產生直接而強烈的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平均為127.1點,已經攀升至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受嚴峻的氣候干旱影響,農業大國巴西的主要糧食價格從去年開始持續上漲,一年內大米價格漲幅達70%,玉米價格漲幅達87%。尼日利亞的食品價格也達到近15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外,全球變暖導致的水溫升高可能會使許多魚類和貝類物種的棲息地發生變化,最終導致漁業受損。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認為,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幾十年繼續下去。如果能夠減緩氣候變化,本世紀60年代有望遏制這種負面發展趨勢;而在此之前,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將越來越多。“氣候變化就在眼前,當務之急是加大投資力度、適應氣候變化,強化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是其中一個做法。”

        國際社會協作減少碳排放

        這份報告強調,減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量能夠持續且大幅減緩全球變暖趨勢,呼吁各國加大應對氣候變化力度,至少要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并大幅減少其他溫室氣體排放。

        為應對氣候變化,多國公布了減排目標。日前,歐盟委員會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計劃,涉及交通、能源、建筑、農業等領域。泰國政府今年1月份通過了一項五年戰略計劃,在2021—2026年間推動生物、循環和綠色經濟發展,涵蓋農業食品、醫療保健服務、能源和生化、旅游業和創意經濟等領域。馬來西亞也在起草國家能源政策,為推動能源行業向低碳過渡制定具體行動計劃。新加坡政府2月公布了“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制定了未來10年的綠色發展目標,提出從2030年起新加坡80%的新建筑將實現超低能耗,所有新注冊登記的汽車都將使用清潔能源。

        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方宣布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廣泛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中國已正式接受《〈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同時,中國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非洲的氣候遙感衛星,到東南亞的低碳示范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成果豐碩。今年10月,中國將承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

        古特雷斯強調,世界還遠沒有達到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關于減少全球變暖的一致目標,要實現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還需更多努力。他呼吁,爭取實現凈零排放的努力必須成為每個國家、城市、公司和金融機構以及航空、水運、工業和農業等關鍵部門的新常態。

        (本報布魯塞爾、曼谷8月23日電)

        本報記者 張朋輝 劉 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生恔XXXXXDDDD| 激情黄+色+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 又色又爽又黄的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jizz中文字幕|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白白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多p| 乱码一乱码二乱码三新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男小| 黑人玩弄漂亮少妇高潮大叫| 天天天天做夜夜夜做| 久久午夜电影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0588影视手机免费看片| 国产色xx群视频射精|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1717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双茎同入视频在线观看| 四月婷婷七月婷婷综合| 视频久re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 女人喷液抽搐高潮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最新版天堂资源官网|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啊灬啊灬别停啊灬用力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