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25年后,曾經欺騙戴安娜的BBC還在繼續撒謊

      2021-05-27 09:3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25年后,曾經欺騙戴安娜的BBC還在繼續撒謊

        社會名人在公眾面前的言論通常不痛不癢。大概沒有哪次名人訪談能比英國廣播公司(BBC)1995年對戴安娜王妃的訪談更具爆炸性、對后世的影響更深遠。在那段著名的《全景》專訪中,戴安娜坐在壁爐前的椅子上,臉上帶著一種神經質般的表情,一雙大眼直勾勾地盯著對面的記者——馬丁·巴希爾。在巴希爾的誘導下,她揭開了自己的傷疤:丈夫查爾斯的長期不忠讓她患上了抑郁癥,她經常暴食和自殘;她自己也有婚外情。她說,查爾斯無法勝任國王一職;他身邊的人都敵視她。

        2300萬名觀眾收看過那次訪談,這個數據是當時英國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二。這段“驚世駭俗”的訪談讓無名小卒巴希爾一夜成名,卻讓戴安娜和王室陷入狂亂的漩渦中。伊麗莎白女王大為震怒,命令查爾斯立刻與戴安娜離婚。兩年后,戴安娜在巴黎死于車禍。

        巴希爾當時在業界資歷尚淺,他如何取得戴安娜的信任、主導了這段“世紀訪談”,多年來始終是個謎。據路透社報道,在訪談播出25周年之后,英國最高法院前法官戴森對當年的涉事人發起了調查,結果跟訪談一樣令舉世震驚:巴希爾制造偽證,對戴安娜撒下彌天大謊,從而得到了采訪機會;BBC高管包庇巴希爾,對揭發他的人進行打壓,又在隨后的內部調查中敷衍了事。正是巴希爾與BBC嚴重違背新聞倫理的合謀,最終導致了戴安娜的悲劇。英國路透社、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包括BBC自己,披露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日前所言,BBC欠戴安娜一個道歉,也欠它曾經傷害過的國家和民眾一個道歉。BBC這家以專業自詡的新聞機構,還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污垢?

        謊言促成的“世紀訪談”

        巴希爾是怎樣一步步接近戴安娜、取得她信任的?戴森在調查報告中寫道,巴希爾從戴安娜的弟弟厄爾·斯潘塞下手,先給斯潘塞寫了一封信,聲稱他正在調查媒體對戴安娜策劃的陰謀,由此引起斯潘塞的注意。斯潘塞同意與他“喝一杯”。見面后,巴希爾編造事實說,英國情報部門收買了他的上司艾倫·沃勒,以監視戴安娜。

        為了讓這番說辭更可信,巴希爾找到BBC美編馬特·威斯勒,讓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偽造了兩張沃勒的銀行對賬單。巴希爾還騙斯潘塞說,查爾斯王子的私人秘書理查德·艾拉德正在監視戴安娜,暗中醞釀把她趕出白金漢宮的陰謀。

        將信將疑的斯潘塞打電話給BBC《全景》欄目主編史蒂夫·休利特,詢問巴希爾這個人是否可信。休利特信誓旦旦地告訴他,“巴希爾是我最好的手下之一”。至此,斯潘塞疑慮盡消。不久后,他和巴希爾再次碰面。巴希爾的謊言越編越大:戴安娜的私人秘書帕特里克·杰弗森是艾拉德的同伙,她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他還向斯潘塞出示了情報部門向艾拉德和杰弗森匯錢的“證據”。

        戴安娜與王室之間的裂痕在多大程度上由巴希爾的挑撥離間導致,或許再難求證。她當時和查爾斯已經分居,她一直懷疑查爾斯“陣營”在對她“使壞”。到了1995年,她的神經已極度脆弱,處于崩潰邊緣。戴森在報告中指出,與巴希爾多次接觸后,她想對大眾吐露心聲的念頭越來越強烈。最終,她接受了那次改變她命運的電視訪談。

        BBC難辭其咎

        巴希爾固然是騙局的主謀,但BBC也難辭其咎。外界質疑稱,巴希爾的謊言為何能騙過這家新聞機構的高管?對資深編輯和記者而言,懷疑精神應該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之一。不僅如此,BBC還對“吹哨人”的提醒置若罔聞。電視采訪播出后,威斯勒意識到了巴希爾讓他制作假文件的真正用意,向BBC高管反映了自己被騙偽造銀行對賬單的事實,卻沒有得到回應。直到多年后東窗事發,他才收到了BBC輕描淡寫的道歉信。

        面對外界與日俱增的質疑,BBC的做法不是反躬自省,而是粉飾太平。1996年英國《星期日郵報》披露銀行對賬單造假一事后,BBC進行了所謂內部調查。在巴希爾承認造假的情況下,時任BBC新聞時事總監托尼·霍爾替他辯解稱:“我相信他是個誠實、值得尊敬的人,即便有過失。”在機構庇護下,巴希爾又在BBC工作了兩年,直到1998年跳槽到英國獨立電視臺(ITV)。2016年,BBC力排眾議再次聘用巴希爾為記者,后來又提拔他為編輯,理由是他“足夠優秀”。

        作為當時的BBC主管,霍爾不可能不了解巴希爾的舉動。他曾如此談論BBC的文化:“規模這么大的機構,不可能避免犯錯。我們肯定會犯錯誤,但這是為了服務觀眾,不是為了自己。”丑聞曝光后,霍爾立刻宣布辭去英國國家美術館主席職位。但他堅稱,銀行對賬單與戴安娜受訪兩件事之間沒有任何關聯。

        但戴安娜的家人并不這么認為。威廉王子在聲明中表示:“充滿欺騙的采訪手段,極大地影響了我母親在訪談中說的話,讓我父母的關系變得更差,傷害了無數人。”當他得知母親最后幾年的恐懼、偏執和孤獨很大程度上由BBC記者的謊言導致時,他的悲痛難以言說:“辜負她的不只是一個無賴記者,還有失職的BBC。”

        這樁丑聞嚴重損害了BBC的公信力。英國內政大臣普里蒂·帕特爾表示,BBC必須“反思并吸取教訓”。BBC前主席格雷德呼吁,BBC必須進行嚴肅的內部結構改革,并由沒有利益沖突的外部記者組成的獨立編委會監督其報道。英國司法大臣羅伯特·巴克蘭認為,BBC的過錯太嚴重,政府應該對其采取管束措施。

        BBC欠戴安娜一個道歉,也欠中國一個道歉

        BBC騙訪丑聞之所以引起轟動,是因為嚴重違反了新聞道德倫理和行為準則。它讓全世界再次思考兩個永不過時的問題:媒體是否可以為了獲得新聞而不擇手段?在公眾關注度和當事人利益之間,報道的界限在哪里?

        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新聞道德倫理準則有所區別,但都包括以下要素: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公平、公共問責。在獲取新聞和公眾傳播的過程中,這些原則普遍適用。新聞從業者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正直,并把公眾責任放在第一位。此外,記者面對的是人的生活和生命,因此,新聞報道對公眾的潛在裨益必須大于其潛在危害。

        面對千夫所指,BBC辯解道,機構過去的管理流程存在缺陷,現在已經有了很大改進。然而,25年過去了,BBC真的改變了嗎?

        事實上,這家自詡“獨立”“可信”的媒體,今天仍在撒謊欺騙,甚至變本加厲。趙立堅日前指出,BBC對英國王室的采訪尚且如此,對事關地緣政治、意識形態的報道更加丑陋和虛偽。“BBC欠中國一個真誠的道歉。”趙立堅說,BBC在新疆等涉華問題上炮制和傳播了大量虛假信息。像當年的騙訪事件一樣,BBC不僅對其記者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不做提醒和批評,反而包庇縱容,完全不講是非、不講原則。趙立堅發問:“在BBC新聞檔案里,還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污垢?”

        本報北京5月2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胡文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视觉盛宴|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无忧传媒视频免费观看入口| 亲密爱人免费观看完整版|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成年人看的毛片| 乱e伦有声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三级黄色录像片|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福利视频网站导航| 午夜电影在线看| 国产精选之刘婷野战| 女性无套免费网站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卡1卡2卡3卡4卡5免费视频| 都市激情校园春色亚洲|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久99久精品免费视频热77|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欧美a级黄色片|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97在线观看|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33分钟| 免费看a级毛片|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在线视频www色|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