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柏林墻倒塌和蘇聯解體時,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曾撰文宣告“歷史的終結”,意為西方政治制度已取得永久性勝利。在福山看來,不同文明的國家像是一些行進中的列車,它們有的迷失了方向,有的半途脫離正軌,但它們最終都會翻山越嶺、穿越隧道,進入西方式民主殿堂。
令人驚異的是,今年福山又在美國《外交》雜志上,發表了《歷史的未來———自由民主制能否在中產階級的衰落中幸存下來?》一文,徹底顛覆了他自己原先“歷史的終結”的觀點。文中提出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中產階級正在衰落,而這會使自由民主制度失去其原有的支撐。
福山認為,技術創新和全球化破壞了中產階級的基礎,使得發達社會中只有少數人能獲得中產階級的地位。由于美國在過去一代人中,通過給低收入家庭房屋貸款這種高風險的做法來縮小生活水平差距,最終導致了金融鏈條的斷裂和金融危機。同時,由于中國等國不斷購買美國國債,資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造成了美國人的一種幻覺:他們的生活水平在過去的10年中穩步提高。結果是,美國人如今可以享受許多現代高科技產品,卻日益負擔不起自己的住房、醫保或養老金支出。
福山觀察到,更糟糕的是,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都被極少數精英占有了,這導致美國不平等問題的加劇。在工業化早期的紡織、煤炭、鋼鐵和內燃機時代,技術革新能夠帶來就業的增加。但在一個“智能機器”和“全球化”的時代,每一次偉大的技術進步都帶來大量低技能工作的喪失和工作崗位的向外流失,只有金融奇才和軟件工程師能夠擁有更多的國民財富。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