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生物學家辛西婭 凱尼恩的實驗室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只有14天壽命的線蟲,存活了84天,竟然還在培養器皿里悠游自在地蠕動。讓這些線蟲擺脫死亡厄運的是它們身上罕見的基因――daf-2。根據辛西婭 凱尼恩推斷,daf-2基因也可能影響人類的壽命。想象一下,人類也能抵抗衰老,壽命延長到6倍。甚至……更多?
衰老從細胞開始
物理學家說,任何事物,無論是人類還是一塊石頭,最終都會分解消亡,這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在有限空間和時間內,一切和熱運動有關的物理、化學過程都不可逆。
生物學家說,衰老從細胞開始。他們早就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實:每種細胞的壽命都有限度。即便是人工培養、在最好的條件中生存的細胞,一旦接近這個限度,衰老和死亡就是既定命運。例如人體的成纖維細胞,最多只能繁殖50代,之后,便無法逃脫死神的親吻。
能夠進行分裂的細胞,在分裂之前都要先復制染色體,以保證形成的兩個細胞各自分到一套完整染色體,從而讓新產生的細胞能夠正確制造生命必須的物質,比如蛋白質。但是由于DNA不能復制染色體最頂端部分――端粒,因此復制品比模版略短些。這通常不會引起問題,因為端粒只是一段假DNA鏈,大約含1000個無編碼意義的堿基對,它的功能是保持染色體兩端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