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出版的7月17日德國《時代》周報報道說,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發言人證實,施羅德將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該周報還刊登了施羅德撰寫的文章“我們應對這個國家致以敬重”,他在文中主張與中國加強對話,并暗批默克爾的對華政策。
施羅德在這篇發表在《時代》周報上的文章中說,奧運會應該被看作是克服“敵我意識”的好機會。他說:“在所有歐洲國家中,德國可以對中國產生最大的影響。但是我感覺現在德國卻沒有盡量利用各種可能性為中國的開放和現代化做點什么。”施羅德寫道,促進中國的開放和現代化,要的是信任與合作,而不是公開地指責這個國家,“我們應該尊重這個國家,應該增進與中國的對話”。
此外,施羅德還在文章中批評了執政的基民盟和基社盟在議會提交的德國新外交戰略構想。他指責道,這份外交文件在外交戰線造成了巨大的破壞,激怒了中國領導人,也得罪了中國社會中很多人。
德國“新亞洲戰略構想文件”是由基民盟和基社盟2007年11月在德國議會提交的,在涉及到德中關系部分,明確強調要與中國保持距離。
施羅德還表示:“在我擔任總理期間,我們總把中國當作伙伴給予支持,不以教訓和讓中國出丑為目的,而是作為兩個主權國家相互幫助。”《南德意志報》對此評論說,施羅德是在借此批評默克爾的對華政策。因為前總理將和布什、薩科齊一起坐在奧運主席臺上,而默克爾卻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