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廣袤的疆域中,很多地方的一些角角落落里有著很多神秘神奇的東西存在著,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索發現。在商丘睢縣,就有著這么一些神秘的古村落,猶如“迷魂陣”,讓人進去之后不辨東西南北,甚至在里面轉來轉去出不來。
筆者的方向感歷來很好,因為工作的緣故多年來在一線鄉村考察采訪人文古跡,走訪了千余個村落,極少迷方向。然而在睢縣河堤鄉采訪的過程中,一個古村落不但讓筆者辨不清東西南北,而且三次探訪之后依然要靠指南針辨識方向,由此愈加感到坐落于平原地帶的該村布局之神秘。當地村民說,不僅僅筆者是這樣,凡是到村里來的人,都會不辨東西南北。據說,穆桂英曾在這里擺過“迷魂陣”,或是諸葛亮在此擺過“八卦陣”,才形成如此奇怪現象。而每年來該村考察的國內外探奇者不下于千人。這個村莊名“任莊”,人稱“迷人村”。
更為神奇的是,河堤至任莊一帶還流傳著一些讓人揣測不透的俗語典故,如“撐死馬六,餓死任莊”“南張莊,東集上”“東西伸地,地南頭”,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筆者將與廣大讀者一起探訪睢縣幾個神秘的“迷人莊”。
任莊村:進莊猶如迷魂陣不辨南北和西東
河堤嶺寨南500米,有一個被稱作擺了“迷魂陣”的古村落任莊,當地村民俗稱“迷人莊”。得此名是因凡是出河堤嶺南門,經過任莊時,去西南小朱莊或去正南馬六村的外地人,全部迷轉方向。63歲的村民賈正義告訴筆者:“外面的人來到俺們村里,沒有不迷方向的。有個賣雞的,在俺莊曾轉一天沒轉出去。俺莊稱‘迷人莊’方圓百十里都知道。”
為什么人們到了任莊多會迷轉方向呢?賈正義的妻子臺景真快人快語接過丈夫的話茬說:“老輩人都說,穆桂英曾在此擺過迷魂陣。睢寧柘交界一帶,有72座營,那就是穆桂英在那安營扎寨留下的。俺莊就是戰場,她在此擺下‘迷魂陣’而戰勝了敵人。”而66歲的村民任洪立則是另一種說法:“在三國時期,諸葛亮與曹操打仗時,在此擺過八卦陣。把這里的地形地勢擺布得斜斜歪歪,不東不西,不南不北的。所以,這里容易迷人。”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筆者經查閱史料,穆桂英本就是個文學傳奇人物,其原型為明末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秦良玉。歷史上既然無穆桂英其人,那么由她安營扎寨擺“迷魂陣”之說也就沒有了史實基礎。而關于諸葛亮在此擺八卦陣,當時豫東屬曹操管轄之腹地,自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只在長江流域、西南和西北地區征戰幾十年,從未來過這里,所以此說也不可靠。
那么,任莊被稱為“迷人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進村后,即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平常村落的堂屋一般是坐北朝南,而任莊則是什么朝向的都有,朝南的,朝西南的,朝西北的,朝東的等。57歲的村民任瑞民說:“俺莊的房屋朝向與地勁有關。自老輩以來,俺這里的地勁都斜,所以房屋依地勁蓋的什么朝向都有,道路也都是斜的,這也是到俺莊容易迷的原因。”任瑞民所說的“地勁”即是地勢。筆者對此深有同感,任莊橫向穿村的一道主街我認為是東西方向,而實際上是東南、西北朝向。據《任氏族譜》載:“明初移民到河南,洪洞遷睢立家園。州城東南建宅舍,以姓名村遂家焉。”任氏于明初于此建村之時,這一帶河流縱橫交錯,嶺崗高地各抱地勢,并非平時的“十”字形正南正北方向,于是依斜地勢而修路蓋房建村,形成了至今的村落結構。
已在河堤鄉工作26年的河堤宣統委員、副鄉長孫永振可謂是“河堤通”,在引領筆者前往探訪任莊時說:“我初到任莊,也是次次迷方向,后來來得多了,才不迷。”對于任莊容易“迷人”的原因,他認為,該村的道路與房屋都斜是主要原因,該村中心點分出的向東、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幾條道路如風車形呈放射狀,且在外圍沒有形成循環圈,無論走哪條路如要返回,必須走原路回街中心。
當地流傳的“撐死馬六,餓死任莊”頗耐人尋味的俗語,也與任莊的房屋朝向有關。任莊的一條主街非正東正西方向,而是東南、西北朝向,村里的房屋也依主街而建,因此堂屋大多為西南朝向,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主房朝陰”。過去沒有鐘表,看日頭定做飯吃飯時間,太陽正南即吃中午飯。任莊堂屋朝陰(偏西南),以其堂屋看太陽正南的時間已是下午三四點,中午飯吃得特別晚。而任莊南側的馬六村房屋因隨孔莊溝河流走向大多建得朝陽(偏東南),正午來得早,約十一點已吃中午飯。因此,當地人以此傳“撐死馬六,餓死任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