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調查顯示近半80、90后獨生子女每周都和父母通話

      2016年10月13日 09:50:11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兒女為何不“愛”我們

        揚子晚報記者昨日獨家對話了熱門網文《兒女為何不“愛”我們》的作者,網文作者龍建剛將“不愛”的癥結歸結到了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上。記者設計發布了一組“微調查”,透過5個小問題觀察獨生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調查結果令人欣慰,受訪的80、90后獨生子女中,一半人表示每周與父母通一次電話,60%以上記得父母的生日,大多數人微信朋友圈向父母公開。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甜子 蔡蘊琦

        討論還在繼續

        小故事A

        享受與父母的粘

        揚子晚報官方微博評論中,部分網友表示,很享受與父母間的“膩歪”。參與調查的微博網友“@DandanSang”說:像我現在這個年齡每天考慮的都是他們退休之后跟我們一起生活的事情。有什么事情也一定會和爸媽說,包括前幾天摔個跟頭手破了都要跟爸媽說。“答案無需作假,我就是這么粘我爸媽。”

        小故事B

        “查崗”引發爭吵

        南京某高校大一女生小朱來自四川,她告訴記者,媽媽滿滿溢出的“愛”讓自己實在吃不消。每天,小朱的媽媽都會給小朱定點發來“查崗”微信,詢問小朱“在干嗎”,而且會定期打電話給輔導員詢問女兒的情況。

        “我已經年滿18歲了,完全可以獨立了!”小朱向媽媽“攤牌”,“我和媽媽在電話里大吵一架,吵完我倆都哭了很久。”

        吵過一架,小朱并沒有收獲一個讓她滿意的結局,道完歉的媽媽只是降低了給輔導員打電話“查崗”的頻率。

        小故事C

        其實是溝通問題

        微博網友“@折翼菻墨軒”回憶說,“上大學時,我爸要是來看我,他會提早問我有沒有空,然后他什么時候來,我也會給他建議說要坐什么交通工具,怎么走比較方便,我會去接他啊什么的。”

        在“@折翼菻墨軒”看來,引起這次爭論的“兒女為什么不‘愛’我們”這類故事,“真的只是溝通問題,不要自己覺得是驚喜就真的以為是驚喜,很多時候都容易變成驚嚇。”

        揚子微調查

        數字背后你或許也能讀出一種欣慰

        昨天,揚子晚報官方微博及教育微信公眾號“招考部落”都發布了家庭親情關系的“微調查”。結果還算令人欣慰。(數據見圖表)

        對于調查中的部分問題,有網友向揚子晚報記者解釋了自己投票的原因。

        研究生清清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選擇朋友圈部分屏蔽父母,給父母設置了分組選項,是希望給父母留下好印象。“我一直是報喜不報憂的,遇到焦慮的問題我會選擇自己扛著,但獲得了什么比賽獎項之類的,我會第一時間發朋友圈,讓爸媽也分享喜悅。”

        在帶孩子問題上,絕大多數人看來,父母是最可信賴的人。調查數據上也反映出這一點。現實中,不少80、90后讀者也表示,自己未來有了孩子,要讓父母來幫自己帶。“畢竟是自己的爸媽,放心得多。”

        獨生子女與父母關系小調查

        (截至昨天20:00,共60名網友參與)

        如果你是80后、90后獨生子女,請回答以下問題:

        1.與父母通電話的頻率?(單選)

        一天一次 28%

        一周一次 48%

        半個月一次 20%

        一個月一次 4%

        2.你的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了嗎?(單選)

        完全沒有 66%

        部分屏蔽了 20%

        完全屏蔽了 14%

        3.你會記得父母的生日并買生日禮物嗎?(單選)

        每年都記得 56%

        有時候記得 34%

        完全忘記了 10%

        4.遇到困難會向父母吐槽傾訴嗎?(單選)

        經常 30%

        偶爾 46%

        完全不會 24%

        5.你有了孩子首先考慮請父母帶嗎?(單選)

        會的 66%

        不會 18%

        先想其他辦法 16%

        專家看法

        社會學教授:

        這個“黑鍋” 獨生子女不能背

        在本報昨天的報道里,網文作者龍建剛將問題的癥結歸結到了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教授邱建新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這鍋獨生子女不能背!

        “如果說這是獨生子女的問題,那么文章應該得到獨生子女的認同才行。但問題是,獨生子女群體肯定是不認同這一觀點的。”邱建新認為,龍建剛講述的故事并不屬于“群體事件”,其實只是普通的家庭教育和親情溝通的問題,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孩子錯在沒有盡到對父母的告知義務,但父母錯在沒有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權。如果事先的溝通能夠到位,這樣的問題是可以避免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和諧相處恰當溝通,這才是這則故事引人思考的地方。

        “80后和90后的確有著自己的不足,但是他們自主、開放、自我,有著60后和70后所沒有的自我和自覺意識。而且現在的物質環境和曾經的‘兄弟姐妹’時代也不一樣,因此,如果還用過去的觀點來給現代的家庭關系作評判,完全是錯誤論。”

        教育專家:

        從小建立依戀關系 長大了才會親

        南京曉莊學院幼兒教育專家袁宗金教授告訴記者,他也曾碰到一些父母感慨,孩子長大后與他們不是很親,總覺得有一定的距離感。“其實這與80后、90后獨生子女教養有一定的關系。”

        袁宗金教授認為,孩子成人后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在他們小的時候就埋下種子。在孩子小的時候,您是如何跟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在孩子幼兒的時期,家長的榜樣作用影響很大。如果說一位母親對待孩子的祖輩時,常常用給點生活費來打發,半個月一個月不打個電話,一年才能見上一面,將來怎能指望孩子用感情回報你呢?”

        “年輕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一定要陪他們玩,跟他們多溝通。第二要樹立好榜樣,從現在開始和自己的父母好好相處,經常溝通。讓孩子看到這種溝通帶來的積極意義。”袁宗金教授說。

        在日常溝通方面,袁宗金教授建議父母多了解孩子的工作、學習時間表,不要不分時間打電話。“吃飯了嗎?”“你在做什么呀?”“今天穿的什么?”這些“老三句”屬于沒話找話說,會讓孩子覺得煩。袁宗金教授同時建議年輕人,每周應與父母通1—2次電話,“成年子女應學會主動與父母溝通。這時用上老三句就足夠了,因為父母永遠不會嫌你煩的。”

      [責任編輯:韓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ass日本熟妇大全pic| 五月婷婷六月爱|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668溜溜吧成人影院| 女朋友韩国电影免费完整版| 中文字幕第5页|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爽av|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aa全黄毛片|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好舒服|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67194在线看片|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大学生一级毛片高清版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系列|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4|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欧美最猛黑人xxxx| 亚洲日产2021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潮|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