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紅包捐款。
網友勸“李超”還錢。
網友聲討“李超”。
近日,在某微信群里,眾網友以愛心紅包形式為一名癌癥患者捐贈。不料,一名網友卻將多個“愛心紅包”搶走拒還,引發諸多網友不滿。那么這種搶紅包的行為從法律上該如何界定?此外,在即將問世的我國首部慈善法,對于相關行為是否會做出規范?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進行的愛心捐贈活動是否受法律保護?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和清華大學相關法律專家。
事件
多個“愛心紅包”被同一網友搶走
今年3月5日,45歲的男子曹磊(化名)被確診為急性T系淋巴細胞白血病。這是白血病中比較兇險的一種,需使用大量不在醫保范圍內且昂貴的進口藥,另外還要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曹磊夫婦出身農村,收入微薄,又剛剛花掉所有的積蓄為母親做完手術,面對每天上萬元的治療費,以及后續數十萬的巨額手術費,讓曹磊的家人愁眉不展。
曹磊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得知后,紛紛慷慨解囊,并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發出求助信息。
3月6日中午11點50分,曹磊的朋友石先生將求助信息轉發到一個同行老鄉群里。15點17分,群友邵某在微信群里發了一個100元的微信紅包,并呼叫石先生代收。紅包剛發出去就被群友陳某搶走,陳某意識到搶錯后立即退回。此時,該紅包又被微信名為“李超”的人搶走。群友紛紛呼叫“李超”,要求其退回善款,但他遲遲沒有回應。
晚上10點半左右,看到求助信息后,群友王某、薛某相繼在群里發了100元紅包,標注紅包是捐給曹磊的,不料這兩個紅包又被“李超”搶走,他在搶走紅包幾秒后發了“謝謝”二字。
“你今天很過分,這是救命錢。”“搶了救命錢還說謝謝。”“都是保命的善款,連同前幾次搶到的紅包,一并還了吧!比豪锓序v了,群友們紛紛留言要求“李超”返還善款。可“李超”始終沒回應。
“這個人一定開的是搶紅包外掛!!”有群友說道。于是,多名群友發送多個小額的測試紅包,“李超”基本都會搶到,并回復“謝謝”。
群友們被激怒,紛紛網上搜索并打電話核實,“李超”在微信里備注的單位稱,該單位沒有叫李超的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