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孝順的兒子為93歲的老母親套上毛衣。
秘魯首都利馬,老人在舒適的“老人之家”享用健康早餐。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老人在美麗的公園內悠閑讀報。
1月5日,我國《新老年法》草案出爐,子女 “常回家看看”被寫入草案。年關將至,在親人團聚之時,“空巢老人”這一日益龐大的群體再度得到社會關注。
實際上,不單是中國,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常常在空蕩蕩的房子里獨守一臺電視機;他們需要飼養小動物來排解寂寞;他們會在節日來臨時,認真地等待電話那頭兒女的一聲問候……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和家庭觀念的轉變,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如何為老人“暖巢”成為一個全球性話題。近年來,“空巢家庭”發生的悲劇不時見諸報端,甚至有“空巢老人”在家中去世多日才被發現的報道。這樣的事件一次次警醒人們,“養老”已不光是家庭成員的獨立責任,老年人的生活需要更多社會資源的投入。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養老模式多以“居家養老”為主,這也是國際跟蹤研究發現最人道的養老方式。由于歐美、日本這些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普遍建立了比較成熟的居家養老模式和相關配套體制,并在鼓勵子女“常回家看看”方面想出了很多妙招。他們在居家養老配套服務上的豐富經驗,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借鑒。
新聞背景
全球空巢老人增多
養老急需社會化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后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在發達國家“空巢家庭”出現較早,現在十分普遍,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除了日本,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老年人均與子女分居。在美國、比利時、丹麥、法國和英國,上個世紀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戶中65歲以上獨居者占11%,瑞典獨居老年人達到40%。而在中國,據民政部統計,目前老齡人口約有1.69億,其中40%是空巢老人!翱粘怖先恕眴栴}已是全世界普遍面臨的社會命題。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和家庭觀念的轉變,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而隨著生活方式迅速變化,照顧父母的觀念似乎正在變弱。過去,日本社會中90%的老人都和子女一起生活,而今天只有50%的日本老人與子女一起生活;美國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為二戰前的52%,到上世紀80年代降到10%左右。
在美國和西歐,許多父母在兒女離開自己后,都患上了“空巢綜合征”,心情沮喪,整天無所事事。而更悲慘的是,近年來,在澳大利亞和日本,先后發生過老人失蹤或去世很久才被人知曉的事件。對此,日本千葉大學教授廣井良典說:“子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生是死,這令人震驚,這是當今日本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薄弱的典型例證!
經典案例
瑞典前首相佩爾松曾經在一次講話中說,作為政府首腦,他考慮最多的并不是如何發展經濟、增加就業,而是怎樣應對瑞典的老齡化。
按照瑞典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該國目前男子的平均壽命為79歲,而女子壽命更是接近84歲,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之一。
為此,瑞典大力推廣“居家養老”、建立完善的養老金體系和家政扶助制度,鼓勵老年人二次創業以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由于在應對老齡化問題上成為世界的典范,瑞典堪稱“老年人的王國”。
老而快樂著,成為瑞典老年人的標志。
瑞典:“老年人王國”
居家養老率可達90%
保障:
全球最慷慨的養老金體系
瑞典在上世紀60年代構建起世界上最慷慨也最發達的普享型養老金體系,被譽為“福利國家的櫥窗”。由于堅持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制度設計理念,在上世紀90年代為應對養老金財務危機而出現的世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浪潮中,瑞典養老金制度的數次調整都取得了成功。
上世紀90年代,在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長低迷的雙重壓力下,瑞典開始改變過于慷慨的基金回報率。1998年進一步規定,雇員和雇主的合計繳費為工資的18.5%,其中16%進入名義賬戶制度,用于現收現付地支付當年養老金;2.5%進入個人積累制賬戶,用于個人風險投資,個人自負盈虧。這就使得養老金收入和繳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實踐表明,瑞典的養老金改革比較成功。改革后,政府財政狀況好轉,企業經營成本降低。
目前,瑞典不僅仍然是世界上養老金制度最慷慨的國家之一,而且也恢復了經濟的競爭力和增長速度,近年來其國家競爭力排名一直保持在世界前三名的水平。瑞典經驗表明,公平的養老金制度通過促進社會穩定、解除后顧之憂讓人們能夠更加大膽地進行創新、創造,進而促進社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