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等天暖放晴了,我還會繼續往前走。” 陸濤攝
昨日(14日)寒風刺骨,武漢經濟開發區軍山街漢洪高速路下橋洞里,一位年近八旬流浪老人風餐露宿,靠撿來的棉被席地過冬。記者采訪得知,老人系黃陂人,打小四處流浪撿破爛為生,近日剛從江西輾轉回漢。
老人稱,只記得自己小名叫“杜黑子”,年幼父母雙亡。其父早年在漢口討飯為生,被黃陂七房灣一杜姓人家收養。1960年,黃陂七房灣因修水庫,居民紛紛遷往漢南鄧家口,他自己卻獨自留在黃陂,靠討飯糊口。20歲左右,他便開始四處流浪,遠至廣西、浙江,前不久才從江西回到武漢。
年紀大了,討飯不受人待見,老人便拾破爛換點買米錢,拌些撿來的醬菜在橋洞下煮飯吃。冬日寒風里,老人隨身挑有好幾扁擔的破棉被和寒衣,白天拾樹枝柴火生火煮飯,夜里裹棉被席地打鋪而眠。雖腳穿一雙單薄的解放鞋,老人稱自己并不冷,“這多年來沒生過什么病,10來年沒正經洗過澡,身上從不長虱子”。
老人自稱是個“野性子”,不愛與人相處,漂泊一生從來都是獨來獨往。據介紹,老人始終孑然一身,年輕時還曾想過成個家,但自己一無身份,二無證明,漸漸便斷了成家的念頭。至于能否得到政府救濟,進個養老院完結自己的流浪生涯,老人稱:“不可能,也從沒想過”。他記得自己早年曾無數次被武漢收容所遣送回黃陂,可末了,還是無人管。
為何相中此處偏僻橋洞落腳,老人稱:“落得個清靜。”盡管附近有村落人家,偶爾有人接濟,老人卻稱不愿去麻煩人。他告訴記者,橋洞附近有個水塘機房,無人把守,“落雪下雨時,可進去避避”。(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