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于建嶸在農村調研。
10月22日,重慶市永川區在五間鎮開展“永川區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聯合接待人民群眾來訪”活動,當日共接待來訪群眾141人次,處理群眾反映問題108件,內容涉及土地征用、低保和五保等方面!£愂舜〝z(資料圖片)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更關注“社會新底層”。這個群體成分很復雜,不僅有失地沒有獲得合理補償的農民,還有失業工人、“蟻族”、“農二代”、城市打工者、小手工業者和山區教師等。
11月25日,于建嶸教授在北京大學給50多名鄉黨委書記講了一天的課。晚上10點,他趕到北京西客站,等候開往山東聊城的火車。那里,還有一群黨政干部正盼著他的到來。
據說,于建嶸是2010年中國最火的教授之一,他不僅是攪動網絡的“微博紅人”,還是市縣一級干部點名要求授課次數最多的教授。對他來說,馬不停蹄地前往各地演講,已是一種常態。今年以來,他給各地黨政干部的演講已達100多場,聽者上萬,有時每周演講超過三場。
除了給官員講課,于建嶸在京郊宋莊的四合院里,還經常接待進京尋求法律援助的農民。在他的書房內,有兩排靠墻的書柜,里面滿滿地裝著按地區歸檔的群眾舉報信,共計4萬多份,覆蓋全國2000多個縣。早在“甕安事件”發生前四年,即2004年,于建嶸就收到過甕安逾千群眾有關征地的舉報信。為此,有人把于建嶸收集的檔案,稱為“地區社會穩定的晴雨表”。
對于當下中國農村的主要矛盾,對于自己如今所扮演的社會角色,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的于建嶸,有很多話要說。日前,他在北京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