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短短兩年,中國的全民醫保就完成了從制度設計到實際操作的全部過程,到去年年底,全國有超過12億人獲得了基本醫療保障。然而,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全民醫?焖偻七M也挑戰著現有的管理機制和體制。昨天,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王東進說:“醫療保障制度已進入‘深水區’,可三醫還未能真正實現配套聯動,許多改革積極效應被‘消蝕’、‘打了折扣’!
民眾對提高保障水平有了新期待
由于快速進入了全民醫保時代,社會心理發生了變化。在心理變化和福利效應的共同作用下,人們已不滿足于“有保障”,而是期望有一個較高水平的、體現社會公平的保障。這種需求的變化對目前的醫療保障制度提出嚴峻挑戰。我國現有的醫療保障體系俗稱“三加一”,即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農村新農合加城鄉醫療救助。在全國各個地方,三種醫保的保障水平存在不小的差異,于是重復參保的現象就出現了。
“根據我們調查,重復參保率在10%左右。以城鄉居民參保人數10億計算,10%是1個億。一個人補助120元,就是1200億元的財政資金等于打了水漂,造成極大的浪費。”王東進說。
除了重復參保外,信息網絡建設也出現重復,因為每一種醫保都有自己的信息網絡系統,三種醫保就有了三套系統,并同時覆蓋城鄉。據了解,一個中等城市建設一套醫保信息網絡就需要花費6000萬元到8000萬元。
此外,不同的醫保還配置了自己的人員隊伍,人員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江蘇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胡大洋說:“城市醫療保險的管理是由一個部門管,農村由另外一個部門管。社會醫療救助,又是一個部門,所以體制導致我們制度之間不能相互銜接,地域間差距比較大。”
醫保正面臨著尷尬:如果不將三種醫保加以整合、統一,就會受到公平性的質疑,而如果要整合、統一,現實的經濟發展水平又不允許!叭魏紊鐣U现贫榷疾荒苊撾x或超越經濟發展水平而獨立存在!蓖鯑|進說,目前不能不切實際地“吊高胃口”,給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造成無序的危險。
醫保基金成了政府補償資金
江蘇省醫療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主任胡大洋說:“全民醫保來得非?,以至于我們準備不足!
現在最為尷尬的是,基本藥品藥物目錄的推行。此前衛生部官員曾坦言,2010年底實現基本藥物制度60%地區的覆蓋目標,任務很艱巨。王東進昨天則表示,很多地方甚至連覆蓋率的一半———30%都沒有達到。
胡大洋介紹,由于政府補償難以到位,江蘇省推行基本藥物目錄非常困難。根據基本藥物目錄制度,凡是列入目錄中的基本藥物都將實施零差率銷售政策,以改變“以藥養醫”的現狀。遺憾的是,零差率實施后,很多政府的補償機制并不到位,其缺額部分竟然要求醫療保險基金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