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自1937年周口店遺址發掘工作停止后,時隔72年,本月中下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對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發掘。
自1937年周口店遺址發掘工作停止后,時隔72年,本月中下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聯合對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發掘。管理處負責人昨天表示,發掘工作將不會影響游客參觀。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于5月至7月,聯合對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西剖面進行保護性清理發掘。
4日召開的“周口店遺址保護、發掘專家論證會”公布了這一消息。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管理處表示,此舉是1937年周口店遺址發掘工作停止后,對猿人洞西剖面的第一次大規模保護性發掘研究。
猿人洞位于龍骨山的東北坡,是周口店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地點。自1921年發掘以來,這里共發現“北京人”化石200余件,分屬于40余個男女老幼個體;出土石器近10萬件,在國際古人類學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專家介紹,目前猿人洞還保留有三分之一的原始堆積,是華北中更新世標準剖面,對進一步研究古人類、古地質、古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鏈接
周口店猿人洞
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又稱“猿人洞”,是一個天然的石灰巖溶洞,東西長140米,南北寬最寬處40米,西部最窄處2米,高度40米。從大約50萬年起,北京猿人在這里斷斷續續生活了20萬年至40萬年。
1921年和1923年瑞典和奧地利科學家發現并進行了試掘,1927年開始正式發掘。同年,發現了一顆保存很好的人類下臼齒化石,后命名為“北京人”。1929年12月2日,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裴文中發現了第一顆保存很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1937年發掘被迫中斷。
新中國成立后,該地點先后進行了23年的發掘,共出土約203件北京猿人的化石;發現用火堆積遺存3處,并發現石制品10萬多件。
焦點問答
1、本次發掘預計會有哪些成果?
能否有發現運氣很重要
周口店猿人洞堆積剖面因長期遭受自然應力的侵襲風化而凹凸不平,有局部坍塌和落石的隱患。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此次發掘面積為20平方米。發掘目的在于消除猿人洞存在的隱患,在保護清理同時,對地層進行觀測和取樣,繼而對樣品開展系統的沉積學、環境學和年代學分析測試,為遺址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介紹,本次發掘并沒有先進的挖掘工具,基本依靠傳統辦法和手段。
至于本次發掘的成果預測,專家較為保守。雖然猿人洞還保留有三分之一的原始堆積,但是專家認為,工作之外,運氣、機遇也非常重要。能不能有重大發現,現在不太好說。
2、發掘20平米為何用時兩個月?
兩個月時間不一定夠用
區區20平方米的發掘,竟然需要兩個月時間?專家的答案是:兩個月還不一定夠用。
黃萬波解釋,綜合性的發掘將提供較多的信息,工作人員需要對所有信息進行分析,一塊看上去非常簡單的石頭,就需要通過人眼、儀器等多種手段來辨別到底是不是與北京人有關,是哪種成分等等。“我們曾經有一次發掘,3平方米的地方,前后用了兩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