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布局調整勢在必行,學校合并帶來學區變化
據分析,南京要科學合理地實現劃片入學,隨之而來的將會有一系列教育布局上的調整,其中不排除一些學校之間的合并之舉。比如2014年南京玄武區熱點學校南師附小和附近珠江路小學合并,就是玄武區教育局的一次重要嘗試。據了解,2014年3月,玄武區宣布珠江路小學將逐步和南師附小合并,兩校合并后,珠江路小學成為南師附小的一個校區,兩所學校的教師逐步融合。此舉意味著珠江路小學今后將不存在,兩校學區也將合并。此舉剛推出時引發爭議,而當時質疑最為激烈的就是擁有南師附小學區房的家長。因為與珠江路小學的合并不僅意味著學區變大,而且優質資源要進行共享,這無疑會被認為南師附小的學區房“含金量”下降。果然不出所料,南師附小的高位學區房出現下跌。
“學校合并、老師綁在一起使用,那么名校學區房價格就不會盲目攀高,作為理性一點的家長來說,如果現在盲目去購買名小學區房,一旦這所名小和其它學校出現合并,是不是會為學區房不保值而感覺吃了悶虧呢?”這位招生專家補充道。
名校資源放大,多了一批家門口的“好學校”
據了解,南京在放大名校優質資源方面一直進行了很多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名校托管普通小學、新建學校由名校辦分校……這樣一系列舉措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多了很多家門口的好學校。舉例來說,南京秦淮區有個雙塘小學,2013年8月,秦淮區教育局決定游府西街小學與雙塘小學進行“一體化托管”辦學,兩校從管理、教師、課程、評價等七個方面完全統一。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如今的雙塘小學從硬件到軟件都提檔升級,從一所普通小學逆襲成為區域的熱點小學。這位招生專家提醒說:“當大家渴求的優質教育資源開到了家門口,花大代價去追逐傳統名校,對老百姓來說吸引力也就沒有那么強烈了。”
推進教育均衡,名校和普通學校差距在“拉平”
“對教育均衡做得比較好的區來說,新政策的影響會相對小一點,矛盾也會相對少一點。”南京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分析說,禁止跨區擇校,對于教育水平優質均衡的區來說,無論是劃片還是搖號,老百姓都會比較容易接受;而對優質教育資源比較緊缺的區域來說,一旦禁止跨區擇校,本區老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那么壓力就會比較大,這也促使這些區域迅速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發展水平。采訪中,南京一位多年從事招生的區教育局負責人建議說:“促進教師的流動是關鍵。在南京這樣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城市,老百姓擇校,不是擇硬件,而是擇軟件。其實擇的是老師。一旦老師都流動起來,甚至實行老師搖號,師資一旦均衡,加上生源開始均衡,那么教育就能均衡了。”
而就買學區房的問題,南京教育系統一位權威人士的話一語中的:“高價學區房,是市場之手造成的,當教育均衡逐漸實現,市場之手也會讓房價進行理性回歸。有些家長一心擇校,不理性高價買所謂學區房以后,如果上學沒有如愿“名校”,房價也沒有保值,就會感覺上當吃虧了。”(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璟)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