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什邡市北京小學主教學樓。什邡市北京小學辦學規模為30個班,學生人數1350人。中國臺灣網 田云鵬 攝
中國臺灣網5月7日四川消息 “地震周年網絡媒體災區行”7日走進了“5.12”特大地震的重災區四川省什邡市。作為什邡市的對口支援城市,北京市在援建項目的建設上充分體現了高效高質的“北京速度”和“北京質量”。
在建設中的什邡市北京小學于2008年11月21日開工,2009年3月5日封頂,建筑裝修只用了短短3個月的時間,現在從校外望去,教學樓的外圍墻體施工已經基本完成。
相較于項目承建單位以往的施工進度,北京小學的建設速度有著很大的提升。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在今年9月1日開學,在6月初將會把學校交付什邡有關方面,這比原計劃的交付時間提前了整整一個月。但在這樣的高速度之下,絲毫沒有犧牲建筑的質量。據介紹,竣工后的教學樓抗震能力將在8級以上,即使再發生“5.12”那樣的地震災害,學校也完全能夠經得起考驗。
據北京小學負責人介紹,該校規劃30個班,在校生1350人,在原生源不變的基礎上,還將吸納兩個孤兒和一個殘疾兒童,以及來自貧困家庭的62個學生。對于這些孩子,學校將按照國家政策免除他們的學費,并幫助他們添置學習用具。該負責人說,有了國家的好政策以及學校的幫助,這些孩子一定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起來。
作為北京市支援什邡市城鄉居民永久性住房項目之一,物華西苑城市廉租房是按照“民生項目優先”的援建項目安排原則確定的。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工程與受災群眾關系最直接,主要解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無房戶的住房問題。
據了解,該項目共建設住房2016套,面積10萬平方米,總投資金額1.8億元人民幣。該工程一期于2008年9月8日開工,是繼首個北京市援建項目什邡市社會福利中心竣工和廣青公路動工之后,北京對口支援什邡市的第三個援建項目。
在被稱為“北京節能屋”的什邡市社會福利救助中心,是一所集孤殘人員養老、社會救助、兒童福利為一體的高標準社會福利救助中心。房屋均采用節能材料建成的永久性建筑,最短5個小時就能建成一套,但使用壽命卻可達30年以上,同時還具有高抗震性、建造速度快、節能環保等優點。
盡管當天雨后氣候悶熱,但在這片用“粉煤灰泡沫水泥”建造的建筑里,卻感覺十分涼快,屋內不僅窗明幾凈,還設有獨立的衛生間,馬桶、淋浴設施一應俱全。
這也是北京援建什邡市災區項目中第一個落成的永久性建筑。 (記者 田云鵬)
[ 責任編輯:張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