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12月3日消息 臺灣在國際生物科技研發方面又邁進一步。據臺媒報道,臺灣大學教授蔡懷楨研發出全球首只心臟具有強發綠螢光的轉基因斑馬魚。這種魚可用來追蹤心臟細胞的變化,并找出與心臟發育相關的新基因和功能,研發過程中甚至還發現心律不整的產生過程。
這項“基因轉殖魚:生物及醫學用的新材料與水族產業應用的新科技”的研究,受到島內官方大力支持,并已吸引美國十所實驗室主動接洽。
由于轉基因的表現特性可以穩定地繼代遺傳,所以這些特殊的轉基因魚可作為現代生物醫學研究及應用的新材料。臺大生物科技院分子及細胞所教授蔡懷楨的實驗室已經完成眼睛、心臟、肌肉及全身性具有綠螢光蛋白(GFP)的遺傳品系,并分別應用到胚胎發育、污染物生物毒性、觀賞魚新品系等研發上。
蔡懷楨指出,斑馬魚的心臟具有一心房一心室;是哺乳類二心房二心室的雛形,它在受精后兩天內心臟就完全形成;胚胎發育早期即使心臟血管系統有缺失也可以靠溶氧活存,因此可以研究心臟有缺失的變異株,藉此可以找到許多與心臟發育有關的基因。(言恒)
[ 責任編輯: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