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中國經濟新春新觀察丨優化營商環境,更好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優化營商環境,更好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劉陽、劉開雄
日前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號。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進一步優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營商環境,在當前尤為重要。
優化營商環境,要著眼于機會公平、競爭公平。市場準入是經營主體參與經濟活動的前提,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對此,必須全力抓好落實,解決好民營企業在相關領域存在的典型問題,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公平的發展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要把握好“有所為有所不為”。經營主體的需求在哪里,服務就要跟進到哪里。杭州“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創新創業品牌孵化了“六小龍”,也帶來了啟迪:政府的精力和資源重點應放在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刀刃”上,讓企業大膽闖、放手拼,堅決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優化營商環境,要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到實處。“親”和“清”本質上是干事和干凈的關系,關鍵要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上海浦東新區紀委監委劃出政商交往的紅線和底線,浙江臺州企業訴求經人大評議該辦不辦的由紀委介入調查問責……多地圍繞親而有度、清而有為不斷探索,明確政商交往邊界,促進政商關系良性互動,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要持續推進法治建設。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政府要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各類經營主體要依法合規經營。下一步,相關部門應加強重點領域法治保障,抓緊完善相關制度安排,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以法治的確定性穩定市場預期,增強發展信心。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持續破解難題、激發潛力,將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經營主體培育發展沃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