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價值意蘊

      2025-02-13 15:5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作者:秦宣(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基因,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對建設文化強國進行了全面部署。知者行之始。把重要部署落到實處,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準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價值意蘊。對此,可以從國家、民族、政黨、個體、人類等五個維度進行理解。

         1.國家維度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其中,“富強”指向經濟,“民主”指向政治,“文明”指向文化,“和諧”指向社會,“美麗”指向生態。我們要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文明形態。正因為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作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還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要求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等等。由此可見,建設文化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目標。

        與此同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這五個文明形成的內在張力和矛盾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整體文明的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文化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各方面,融入經濟、政治、社會、生態之中,為其他領域的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需要。只有建成文化強國,才能真正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民族維度

        真正有前途、有力量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有其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文化。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古國均有其燦爛的文化,雖然有的文明在其發展歷程中出現斷裂,但其文化的影響力卻傳世至今。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人類一直靠軸心期所產生、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燃火焰……在中國、印度和西方,復歸這一開端是不斷發生的事件。”

        在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成為偉大的民族,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歷經磨難而愈挫愈勇、奮發奮起,很重要的就在于創造了熠熠生輝、光耀世界的中華文明,培育和發展了博大精深、歷久彌新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就在于中華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獨有特性和獨特優勢。歷史學家錢穆曾說:“遠從周公以來三千年,遠從孔子以來兩千五百年,其間歷經不少衰世亂世,中國民族屢仆屢起,只是這一個傳統直到于今,還將賴這一個傳統復興于后。”

        因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文化的復興、文明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說明的是,中華文明的復興不是復古,而是舊邦新命,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要依靠“兩個結合”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要實現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百余年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度融合、集成創新。

        3.政黨維度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致力于建設一個文化繁榮、文明興盛的社會主義中國。早在1940年,毛澤東同志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以很大篇幅論述過這一問題。他提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面臨著“一窮二白”的困境,“窮”指的是經濟,“白”說的是文化,這意味著經過近代以來百年的衰敗,中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斷裂,中國由一個文明古國變成了一個積貧積弱的窮國。正因如此,毛澤東同志發出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感嘆,帶領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戰略構想。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黨總是結合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與時俱進地提出文化綱領、文化目標、文化政策,引領文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目標任務。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并對“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行了戰略部署。此后,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如何建設文化強國都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明確部署。由此可見,建設文化強國一直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要完成的重要歷史任務,更是中國共產黨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擔負的重要使命。

         4.個體維度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梁啟超曾說:“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人民的幸福不僅來自物質需要的滿足,更來自比物質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的滿足。相對于物質滿足,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種訴諸長遠、訴諸千秋萬代的視野與情懷。越是物質富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是強烈。而且,隨著人們文化素質、文化水準提高,人們對文化作品質量的要求也更高了。

        過去,我們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問題,就是為了同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多樣化、立體化、個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多,對文化產品質量、品位和風格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黨的二十大在提出未來五年主要目標任務時,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作為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要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堅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只有不斷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才能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邁上新臺階。

         5.人類維度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智慧的結晶,引領著歷史前進方向和時代發展潮流,昭示著人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推進,越來越多國家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沉渣泛起,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競爭仍將長期存在,有時會相當復雜、尖銳。這些因素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嚴峻挑戰。

        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加速演進的新態勢,人類文明進步面臨方向性選擇。20世紀70年代,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和日本學者池田大作針對東西方文化以及人類未來討論了近兩年,最終得出的結論是人類的未來在于東方的中國,中華文化會引領全球。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飛速發展,中國實現了從落后于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經由“兩個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中華文化既蘊含著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的豐富思想,又具有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深厚傳統。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昭示著一條更為合理、更為人文、更為光明的文明發展道路,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東方智慧和中國方案。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為應對日益復雜的全球性問題、完善全球治理,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提出的中國方案。只有不斷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才能充分發揮中國文化的引領作用,從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文化相通相融,拉緊各國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紐帶,才能更好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進程。

        《光明日報》(2025年02月13日 06版)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子库里番acg全彩无遮挡|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 | 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jizzjizz护士| 性色欲情网站iwww|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欧美色图亚洲天堂|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久久国产精品只做精品|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国产裸体歌舞一区二区| tstye.cn| 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 亚洲人jizz|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 鲁啊鲁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影音先锋男人站|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 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天天综合天天色|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国| 奇米影视奇米四色888av| wwwxxx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