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燈火映街市 春暖鬧元宵——各地群眾歡度元宵佳節
元宵燈火夜,光影入星河。
當春意漸回、月影漸圓,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如期而至。
人們穿梭在璀璨的花燈中,許下“平平安安、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在無人機繪就的光影圖景里,感受科技賦予的年俗新體驗;在消費熱潮中,體味新年的火熱與興旺。
——鬧元宵,年味濃。
12日10時許,上海豫園商城內的九曲橋上人頭攢動,“過年九曲橋上走,一年煩惱都沒有。”過年來豫園已成為上海市民羅婷婷一家的“傳統”。
元宵節一早,羅婷婷一家便驅車趕來這里。“我和女兒最喜歡的就是越來越時髦的豫園燈會,以及商城內琳瑯滿目的新春美食。”羅婷婷說。今年的豫園燈會上,金色靈蛇彩燈、奇特花卉彩燈、“山海經神獸”彩燈等各色花燈,吸引人們爭相拍照。
2月12日元宵節,上海豫園商城九曲橋上人頭攢動。新華社記者 陳愛平 攝
在春節申遺成功后的首個元宵節,賞花燈、猜燈謎、逛廟會等傳統習俗仍是各地群眾歡度節日的首選。
游“草龍”、燒龍燈、田間“偷青”、篝火晚會……元宵節之際,重慶市璧山區丁家街道石埡村的歷山漢族火把節將節日氛圍推向高潮。歷山漢族火把節是當地歷史悠久的新春民俗活動。
火把節現場,村民們將自己用稻草扎出的“草龍”進行現場“接龍”,并編扎上龍頭龍尾,組裝成一條“巨龍”,幾百米長的“草龍”巡游村落,頗為壯觀。“龍身越長越吉祥。摸了龍身或親手制作草龍的人,新年的愿望都會實現。”其中一名“舉龍人”告訴記者。
游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里游玩拍照。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近日,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盛大開幕,當文體盛會遇見元宵佳節,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23歲的哈爾濱市民高云卓在亞冬會的觀眾席迎接元宵節的到來。“提前搶到了花滑、速滑和冰球比賽的票,特別激動。”她說,現場的氛圍感特別好,中國選手一出來,大家一起喊“加油”。
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來自臺灣的“95后”游客蔡湘庭正與亞冬會吉祥物“濱濱”“妮妮”的冰雕、雪雕合影。“來這里正好趕上元宵節,紅彤彤的裝飾和熱情的人們,讓我覺得非常友好。”她說。
——新年俗,新體驗。
“我們專門選擇樓層較高的江景房,方便觀賞無人機燈光秀,這個‘賽博’元宵節有種別樣的科技之美。”貴州游客李慧娟今年選擇在重慶過元宵節。
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重慶兩江交匯處每晚都會舉行無人機表演,觀賞無人機燈光秀已成為人們“元宵觀燈”的新體驗。多家重慶餐廳推出“觀無人機燈光表演套餐”,臨江酒店、民宿也將能觀賞無人機表演的高層、大露臺房型作為賣點。
記者在各地看到,結合了AI、全息投影、裸眼3D等現代科技手段的戶外沉浸式燈會、廟會、市集成為今年元宵節的新亮點。
在重慶解放碑商圈,“云上天宮·360極限飛球”VR體驗項目將科技與非遺市集相結合,游客能如臨其境感受重慶地標景點。
在上海靜安區,一場蛇年氛圍拉滿的光影秀展映正在上演。3米高的機械蛇身覆蓋光影“蛇衣”;非遺光影秀《浮光百戲》用海派皮影戲的方式講述繁華靜安的故事;AI交互裝置中傳來一聲聲來自全球各地的新春祝福……
“傳統年俗與元宇宙、交互技術結合腦洞大開,既有文化味又充滿未來感。”游客李晨光說。
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李瑞遠說,以往多用于工業和游戲領域的VR等技術與非遺、民俗的完美融合,是技術應用不斷接地氣的體現,“科技與年節‘雙向奔赴’,開啟了最具科技感的年味游。”
——消費熱,保障足。
11時許,位于上海豫園商城的寧波湯團店內已坐得滿滿當當,外賣窗口排著長隊,不少消費者前來購買元宵節點心。
寧波湯團店負責人徐正留介紹,隨著元宵節臨近,店內的手工湯團銷量日均超過6萬只,元宵節當日有望突破10萬只,今年還開發了可愛造型的“蛇來運轉”湯團,深受消費者喜愛。
12日晚,位于重慶渝中的互動沉浸式餐廳龍鳳呈祥·禧筵餐廳內,市民游客邊看演出邊品嘗特色美食。新華社記者 李曉婷 攝
一邊沉浸式觀賞戲劇,一邊品嘗特色美食,元宵節當晚,位于重慶渝中的互動沉浸式餐廳龍鳳呈祥·禧筵餐廳熱鬧非凡。來自浙江的游客楊女士和家人早早定下了元宵節的位置,“我從網絡平臺看到這種沉浸式餐廳模式,感覺很特別。”
餐廳主理人楊興義說,每一幕戲結束后都會有上菜環節,菜品則是精心設計的融合菜,既有地方特色又適合外地游客口味,游客也可與演藝人員互動,更有參與感。
這個元宵節,各地紛紛亮出消費、文旅“大餐”。重慶市各級文博單位開展上百個元宵節文化活動;上海浦東新區各商圈推出開工大吉餐飲團購券、必吃榜集市、元宵節優惠……為市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節日消費體驗。
12日晚,一場元宵節晚會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夢想大舞臺正式開演。激情四溢的演唱、動感十足的舞蹈將冰雪的純凈之美與亞冬會的激情活力相融合,在冰天雪地呈現出一場別樣的文化盛宴。
游客敲響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里的世紀鐘迎接元宵佳節。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除了精彩的演出,冰雪大世界園區還為游客送上熱氣騰騰的元宵,讓游客在元宵節感受祝福與溫暖。(記者李曉婷、陳愛平、楊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