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我國新增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目前已達30處

      2022-10-17 09:0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我國新增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目前已達30處

        聚傳統智慧 顯生態價值(美麗中國)

        近日,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四川省通濟堰灌區、江蘇省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浙江省松陽松古灌區和江西省崇義上堡梯田4處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至此,我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0處。

        我國是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這些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幾乎涵蓋了灌溉工程的所有類型。

        我國是農業古國,也是灌溉大國。悠悠歲月長河里,古人建設了翻山越嶺的渠系、結構精妙的涵閘、設計巧妙的堰堤。

        這些灌溉工程潤澤平疇沃野,飽經歲月洗禮,見證了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許多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今年新添的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哪些特色?目前發揮著怎樣的作用?該如何繼續保護好這些瑰寶?

        巧妙利用自然條件,凝聚古人治水智慧

        從天府糧倉到江南水鄉,從連綿丘陵到低洼之地,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屬于不同類型的灌溉工程,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成都平原,岷江奔涌。千百年來,通濟堰灌區引清水澆灌萬頃良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發展中心通濟堰管理處黨委委員李忠孝介紹,通濟堰依河勢水勢而建,進水口選在岷江、西河、南河交匯處,充沛的水源滿足了灌區農業用水需要。筑壩開渠還順應地形走勢,可讓河水自流入田,有效降低了用水成本。此外,辮狀渠系也是通濟堰的一大特色。干渠縱橫貫穿,支渠斗渠交織延綿,宛如發辮。“洪峰到來時,辮狀的渠系布置可拓寬河床,迅速降低汛期水位,減少損失。”李忠孝說。

        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核心區位于江蘇泰州興化市。“這里是里下河腹地的湖蕩沼澤地帶,遍布著千千萬萬座水中土丘。古人為了抵御洪水,壘土成垛,垛上墾田,造就了萬垛齊聳、千河縱橫、稻田棋布的壯觀景象。”興化市水利局農村水利與水土保持科科長朱榮慧介紹,垛田建設持續開展,逐步發展成包含圩堤、灌排渠道、水閘等在內的復合灌排工程體系,并沿用至今。

        在浙江省松陽縣,青山環抱間,松陰溪蜿蜒向前。坐落于此的松古灌區始于秦漢,發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松古灌區以松陰溪為水源,筑堰蓄水,通渠引水。干支毛渠互相交織,串聯起一座座河塘,形成了長藤結瓜式的灌溉體系。千百年來,當地還探索出了輪灌制,上下游依次引水灌溉,提高了用水效率。”松陽縣水利局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李潮勝說。

        落差近千米的陡坡梯田,是江西省崇義縣上堡梯田的特點。這里梯田層層疊疊,依山延綿,似螺似鏈。“上堡梯田充分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山頂森林茂盛,涵養水源;溪水順山而下,節省人力;梯田沿山體布置,壘石筑埂,保持水土。完善的灌排體系形成了山養林、林蓄水、水潤田、田保土的良性循環。”江西省水利廳宣傳文化辦公室主任占任生介紹。

        “新入選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勢、水源條件、生態環境等,創造性地設計建造而成的。這些工程具備引水、蓄水、配水、排水、防洪等完備功能,凝聚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治水智慧、哲理、工程技術與管理理念。”國際灌排委員會榮譽主席、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總工程師高占義介紹。

        “歷史上,我國建設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區域特色鮮明的灌溉工程,沿用至今的灌溉工程遺產成為一座座活態的水利工程博物館。”高占義說。

        在灌溉排水、防汛抗旱等方面仍發揮效益

        不久前,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的水稻喜獲豐收。“今年村里水稻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130畝,畝產達780.2公斤。”永豐村黨委書記李雪平說。

        沉甸甸的豐收,便受益于通濟堰。作為一座灌排兼容的水利工程,通濟堰至今依然承擔著向成都、眉山2市4縣(區)提供生活、生產、生態用水的任務,灌溉面積達52萬畝。

        通濟堰管理處運管科高級工程師陳志明介紹,通濟堰因地制宜,巧妙地實現了灌溉、抗旱、防洪等綜合功能,還建立了符合實際的管理體系。近年來,通濟堰灌區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供水能力不斷提升。

        一座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我國水利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依然為灌良田、護安瀾、興產業提供著有力的支撐。

        松古灌區至今仍灌溉著16.6萬畝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縣的紫鵲界梯田,獨特的自流灌溉系統,讓潺潺流水源源不斷滋潤著稻田;去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潦河灌區,是江西省興建最早的多壩自流引水灌區,目前灌溉農田33.6萬畝,惠及人口26萬……

        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也在逐步釋放。

        路從景中穿、人在畫中游,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憑借著獨特的水利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熱門旅游打卡地。“我們充分挖掘水上森林、濕地公園、生態水面等潛力,鼓勵農民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讓垛田再生‘金’。”朱榮慧說。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灌溉工程遺產承載著燦爛文明,是祖先的寶貴遺產。守好瑰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潮勝說。

        李潮勝介紹,松古灌區不僅有豐富的古堰水文化遺產(物),還保存大批相關的榜文、碑刻(志)、摩崖石刻、文選等資料。

        “我們已發現和驗證元、明、清時期的碑刻14方、榜文18篇,真實還原了灌區立項選址、政策處理、水量配置、長效管理等近乎所有古堰水事管理事項,這些是研究我國中小流域灌區古代灌溉工程的寶貴實物文獻。”李潮勝說。

        “我們在全面摸排、收集、整理遺跡遺存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水利博物館、推進現場水文化展示工程等,為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和傳承提供重要載體。”李潮勝說。

        朱榮慧介紹:“去年興化水利文化館建成,圍繞垛田水利歷史、文化和遺產保護,全景展示‘鍋底洼’的地形、垛田的形式和五湖八蕩七縱七橫的水網特色,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垛田文化。”

        同時,管理保護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崇義縣出臺對上堡梯田的管理保護制度,成立專門管理機構,設立保護區。眉山市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遺產宣傳教育體系、保障措施體系、文化挖掘及展示體系、利用與發展體系等,讓千年古堰持續造福灌區人民、服務地方發展。

        高占義建議,今后相關部門應著重摸清“家底”,建立完整的檔案管理制度,編制灌溉工程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處理好保護與發展利用的關系,探索長效管理運行機制,讓古老的灌溉工程遺產持續煥發生機。

        此外,專家建議,下足繡花功,深度挖掘灌溉工程遺產的工程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生態價值,使之成為支撐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載體。本報記者 王 浩 王明峰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 女人张开腿给男人桶爽免费| 99re6在线播放| 884aa四虎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vr在线观 |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卡无|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曰综合网|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黄网页在线观看| 看视频免费网站|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动态图二三| 欧美日韩色综合网站|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毛片|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成年女人喷潮毛片免费播放| 日本在线视频播放|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天堂а√中文最新版地址|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国产电影入口麻豆|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成人片|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18禁黄网站禁片无遮挡观看| 免费a在线观看| 野外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动漫版| 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午夜性伦鲁啊鲁免费视频| 乖帮我拉开拉链它想你|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男性玩尿眼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