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丨內外政策不負責任致美國通脹“高燒不退”
為應對美國當前通脹高企的局面,今年以來,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然而,美聯儲多次加息未能令美國國內高企的通貨膨脹“退燒”,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已經連續7個月超過8%。分析認為,美國政府一系列不負責任的經濟、外交政策,是美國通脹高企的根本原因。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美國政府一度大量放水,推出大規模財政政策和超寬松貨幣政策“組合拳”,導致此后經濟過熱、供需關系失衡。同時,在整體通脹中權重約三分之一的居住成本又不斷增加,食品價格也逐漸上漲,這些因素助推美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此外,美國政府煽動俄烏沖突并濫施制裁,導致全球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到頭來對美國國內通脹推波助瀾。
而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判斷失誤、動作遲緩,未能及時化解通脹高企之勢。盡管一些經濟學家很早就警告通脹風險,但美國政府一直堅持“通脹暫時論”,維持量化寬松政策,直至高通脹難以化解。
面對嚴峻的通脹形勢,美聯儲此前多次釋放出堅決抗擊高通脹的信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8月下旬表示,盡管加息可能導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就業市場疲軟,給民眾和企業帶來“一些痛苦”,但這些都是降低通脹的“不幸代價”。他強調恢復價格穩定的重要性,警惕讓高通脹固化的嚴重后果。然而在美聯儲今年多次大幅加息后,美聯儲設定的2%長期通脹目標仍然遙遙無期。
專家表示,美國當前通脹的根源在于,一方面,美國此前長期的量化寬松政策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在需求側推高通脹水平;另一方面,美國在國內產業結構空心化的同時大搞“脫鉤”,阻礙國際貿易,在供給側給高通脹推波助瀾。因此,美國只靠貨幣政策工具激進加息,無法解決本國因長期、結構性矛盾產生的通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