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備戰三年 一支冬奧醫療保障隊這樣煉成

      2022-02-08 09:3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跳臺滑雪運動員加速到約100公里/小時后,從最高140米的跳臺上一躍而出,身體與雪板呈銳角,兩臂自然打開,空中飛行一段距離后著陸。由于速度快、高度高,運動員在空中飛行的姿態像在翱翔。

        跳臺滑雪是冬奧會運動項目的一個縮影,速度快、觀賞性佳。當運動員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觀眾驚異于比賽的刺激與優美時,有一群人一直心系運動員們的安全與健康,他們是冬奧會醫療保障隊。

        2月4日,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跳臺滑雪的比賽場地主要位于北京冬奧會的分賽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家口賽區共將產生本屆冬奧會109枚金牌中的51枚,是三個賽區中金牌數最多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家口賽區的醫療保障任務也是最重的。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以下簡稱“崇禮院區”)是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的定點保障醫院,也是第一轉診醫院。院長敖英芳第一次見到張家口賽區國家跳臺滑雪中心140多米高的跳臺時,心里還是驚了一下。一層居民樓高約3米,140米大約是27層樓高。干了一輩子運動醫學的敖英芳意識到,運動員從那么高的地方跳下來,腳上還有兩塊長275厘米、寬11-13厘米的雪板,一旦受傷可能會非常嚴重。

        曾經擔任過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中國國家隊醫療專家組副組長的敖英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相對于夏季舉辦的奧運會,冬奧會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運動員損傷的部位也分布廣泛。

        敖英芳在作為通訊作者的《冬季奧運會與主要冬季項目運動損傷》論文中指出,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2567名運動員共發生287次損傷,總體損傷發生率為11.2%運動員,接下來的索契冬奧會和平昌冬奧會的總體損傷發生率為14%運動員和12.6%運動員。

        這三屆冬奧會賽期運動損傷的統計結果顯示,運動員受傷部位幾乎涵蓋了人體所有主要部位,包括頭、頸、背、胸、腰、腹、肩、上臂、肘、前臂、腕、手、髖(腹股溝)、大腿、膝、小腿、跟腱、踝、足等。此外,由于大部分比賽速度快,冬奧會運動損傷的程度也比較重。張家口賽區承接的冬奧會項目全部是雪上項目,比賽速度總體比冰上項目更快,伴隨的損傷發生風險也更大。

        以跳臺滑雪為例,這項運動的損傷率雖然不高,但是發生的損傷一般都很嚴重,據論文《第21-23屆冬季奧運會賽期運動損傷發生特點》,在所有冬奧會運動項目中,缺席傷占本項目運動員所有損傷的比例最高的項目就是跳臺滑雪(缺席傷是指嚴重到影響訓練比賽的傷——記者注)。

        除了救治受傷運動員,崇禮院區還承擔了賽事相關保障人員、政府官員、媒體記者等閉環內約3萬人的醫療服務職責。與此同時,張家口市崇禮區居民的日常醫療服務也不能停下來。

        20分鐘內可以抵達的救治醫院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位于崇禮區,從地理位置上看,崇禮院區是距離張家口賽區最近的醫院。賽事期間,如果有運動員受傷,可以實現20分鐘陸地轉運、5分鐘航空轉運至崇禮院區。

        急診科是崇禮院區冬奧會醫療保障的第一道防線,所有傷員一般要先在急診科進行初步救治,再進一步分診。崇禮院區急診科主任申建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旦有運動員受傷,賽場的指揮中心會先給急診科和院區指揮中心打電話,簡單介紹傷者的情況、預計到達時間,讓院區提前做好準備。

        為保障冬奧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幾乎會滲透到每個細節。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可能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崇禮院區急診科盡量不同時接診兩名以上運動員。這就對急診科接診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此,急診科摸索出以小組為單位的接診模式,每組3-4名醫護人員。備戰冬奧會期間,每個小組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接診流程,把傷者來了以后的測核酸、量體溫、統計流調信息、詢問病史、開檢查單子、緊急救護等可以預見的工作都提前做好分工。

        申建宇說,醫護人員之間的分工配合,已經磨合了一年多,2021年11月-12月舉辦的3場測試賽中,他們也經受住了考驗。

        完善冬奧會的醫療保障工作是一件沒有盡頭的事,在被問及是否因此覺得壓力大時,申建宇坦言,疫情確實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主要的工作壓力來自于此。但是因為能參與冬奧的保障工作,感覺特別興奮,疫情反而沒有影響這份喜悅,“這一輩子可能就這么一次機會,‘那年我保障過冬奧’,這事什么時候說出去都特別榮幸!”

        除了備戰冬奧會的榮譽感,申建宇這份認真負責的動力還來自在北醫三院總院長達一年的進修。他告訴記者,以前做工作,相對比較被動,覺得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就行。在進修培訓期間,申建宇見識到了不一樣的工作風貌,“大家覺得好多事就應該由我來做,這是我分內的事”,總院醫護人員做事的嚴謹和規范化,讓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進修培訓一年結束,申建宇將自己掌握的北醫三院的學科建設理念、人員培養模式帶回了崇禮院區。

        冬奧會醫療保障工作是一項龐雜的工程,這項工程的完成最終要落在每一個細節上,穿脫防護服就是這樣的一個細節。

        備戰冬奧會初期,崇禮院區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不熟練,會遇到手套摘不下來、鞋套脫不下來,或者脫外層隔離衣時污染到了刷手衣等情況。后來通過反復練習,不斷摸索技巧,大家已經可以在兩分鐘內把防護服脫下來,并且不會發生暴露和污染。熟練掌握之后,申建宇還是會每天帶著科室醫護人員走一遍“三區兩通道”,最終達到“大家閉上眼,晚上做夢也知道防護服怎么穿脫”的效果。

        崇禮院區醫護人員有效安全的防護工作為冬奧醫療保障和疫情防控筑起了第一道堅實的防線。

        六十三年積淀,三年備戰

        申建宇所在的崇禮院區原來叫崇禮區人民醫院,3年前還是一家二級醫院,專業救治能力特別是針對冬奧比賽傷者的運動醫學救治能力無法滿足需求。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崇禮區人民醫院的升級改造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說起我國運動醫學的發展,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是無法被繞過的。1959年,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成立于北醫三院,是我國第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與為運動員服務為一體的運動醫學研究所,1999年成為中國奧委會和國家體育總局唯一指定的運動員傷病防治中心,63年來,它可以說是中國運動醫學學科發展的“搖籃”和“黃埔軍校”。

        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北醫三院先后建立延慶分院、崇禮院區,并成為北京冬奧會醫療保障定點醫院,醫療救治任務覆蓋北京、張家口、延慶賽區。

        2018年12月7日,崇禮院區正式掛牌成立,時任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的敖英芳擔任院長。2019年年初,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曾跟隨敖英芳一起去崇禮采訪,當時北京到崇禮的高鐵還沒有開通,開車單程需要近4個小時,北京冬奧會期間接診閉環內傷員的創傷中心樓剛開始挖地基。

        3年前,63歲的敖英芳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坦言,自己當初接到這個任務時,也有一些迷茫,但是后來他想明白了,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作為全國運動醫學的學科帶頭單位,要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為了醫院和學科的發展,不負重托、完成使命。

        如今,創傷中心樓如期竣工,北京到崇禮的高鐵也已開通,兩地路程縮短到1個小時。在創傷中心樓里還新建了復合手術室,直升機轉運過來的危重傷患可以通過電梯直達該手術室,手術室里就可以進行CT檢查。除了這些硬件設施的改善,更為重要的是,崇禮院區整體醫療救治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醫護人員救治水平的提高。

        申建宇在北醫三院總院進修培訓期間,系統學習了肺栓塞、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多種急癥常見病搶救診治及流程,業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這3年間,共有45名原崇禮區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像申建宇一樣在北醫三院總院進行了系統學習。

        與此同時,北醫三院總院派駐崇禮院區的常駐人員有38人,2019年以來,陸續開設運動醫學、骨外科、心內科特需門診,并開展了200多臺手術。專家們的出診、手術過程,也是對當地醫護人員的再教學過程。

        經過3年備戰和多場測試賽演練,崇禮院區已經建立起了院前、院內預警聯動系統和智能信息化平臺,構建了賽場—醫療站—救護車、直升機—定點醫院一體化、閉環式、全流程協調統一的冬奧醫療救治體系。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北京冬奧會期間,派駐到閉環內的醫療保障團隊涵蓋運動醫學科、心內科、急診科、胸外科、眼科、放射科、消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等核心科室。崇禮院區派駐100余人,北醫三院總院派駐24名專家,此外還有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12名專家、河北省血液中心等4家單位的4名血庫專家、第三方醫療設備保障團隊40余人。

        從普通的二級醫院變成一個可以保障國際性賽事的國家級醫院,敖英芳是見證者,也是推動者。3年后,記者再次見到敖英芳時,他的白頭發明顯多了很多,但是走路的速度依舊快到年輕人都追不上。

        1000多個日夜,敖英芳感慨說,確實遇到了很多困難,有不理解、不支持,“我們從接到國家任務那一刻開始,就是過了河的卒子,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好在我們挺過來了。”

        在當地留下一支永遠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備戰冬奧會的后期,敖英芳一周有三四天都在崇禮,此外,還有北京的工作要處理,行程一直排滿。在問及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結束后,能否有個短暫的休整,敖英芳說,冬殘奧會結束后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要抓緊推進。

        2019年10月,崇禮院區成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單位。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曾指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減少患者異地就醫、跨區域流動的關鍵措施。敖英芳告訴記者,崇禮院區在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規劃中,一期工程是為北京冬奧會提供醫療保障的創傷中心樓,已經如期竣工;由于備戰冬奧,二期工程暫時停建了,冬奧結束后,“正值春天,是復工復產的大好時機,我們要搶抓這個時機,爭取今年年底把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二期工程封頂竣工,2023年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將利用北醫三院的品牌、技術、人才優勢,按照“大專科、小綜合”的功能定位,以運動醫學為特色,全面提升崇禮院區醫療、教學、科研等能力和水平。敖英芳說,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在打通健康中國建設的最后一公里,把老百姓家門口的醫院水平提高了,有能力幫老百姓看好病,讓老百姓不至于有病必須往北京跑。

        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不能把大城市的醫生都調過去,得通過各種形式,把地方的人才培養起來。我覺得在當地留下一支永遠帶不走的醫療隊,比什么都強。”敖英芳說。

        1992年出生的侯越洋,是崇禮院區籌建期間招聘進來的年輕醫生。2019年11月入職后,次年5月,他就進入北醫三院總院的運動醫學科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培訓。侯越洋記得,當時經常天不亮就出發上班,天黑了才下班,有時候在手術室里一站就是一天,小腿腫脹到褲腿都套不進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年,侯越洋的臨床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從北醫三院總院進修培訓回來后,侯越洋繼續在崇禮院區的運動醫學科工作。作為本地人,侯越洋告訴記者,不管是身邊的家人、朋友,還是在工作中遇到的患者,都會和他說,崇禮院區讓他們看病方便了很多,以前去北京找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的專家看病,不僅號不好掛,手術可能也得排好幾個月,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掛上專家號,手術基本等兩三天就可以排上。

        崇禮院區還吸引了眾多外省市的患者,由于疫情影響,2021年1-10月,雖然就診人次較2020年同期減少很多,但是外省市患者占比仍達46.9%,患者來自山西、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25個省區。

        1月12日,“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發布,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人數為3.46億人。冰雪運動開始成為老百姓休閑運動的新選擇。

        北京冬奧會結束后,崇禮的雪場將迎來更多冰雪運動愛好者。依托崇禮院區建立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不僅可以第一時間接診好冰雪運動中受傷的患者,還能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看病需求。

        敖英芳心里關于崇禮院區的未來有著更大的藍圖,他希望通過學科的發展、人才的培養、產業的融合,以崇禮院區帶動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甚至可以把崇禮打造成“東方達沃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冰雪風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一级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 91频在线观看免费大全| 娇bbbb搡bbbb|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丝袜诱惑中文字幕|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动态图| 在线观看免费av网站|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va在线高清| 六月天丁香婷婷| 波多野结衣资源在线|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暖暖免费高清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成年女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 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视频| 国产高清美女**毛片|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女人让男人桶app免费大全|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色吊丝最新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大片b站免费观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