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 職稱改革以實績論英雄

      2021-11-15 09:0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歷時五年完成重點任務,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

        職稱改革,以實績論英雄(政策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對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引導人才發展、調動人才創新創造積極性、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有重要意義。

        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骨干和中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日前,隨著《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27個職稱系列的改革指導意見全部出臺,歷時5年的職稱制度改革重點任務已完成。

        這是現行職稱制度實施30多年來首次進行的全面系統改革,涉及約8000萬專業技術人才,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開展專業技術人才評價?評價標準、評審范圍有無變化?

        11個系列新增正高級職稱,13個專業加入職稱評審

        “快遞工程技術人員也可以評職稱了!”雖然相關政策2019年已出臺,可只要有人往群里發相關的內容,王應泉和他的伙伴們依舊很興奮,每次都討論熱烈。

        “我們作為快遞小哥,現在還不能直接參與評職稱,但卻給了我們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王應泉說,快遞員畢竟是“青春飯”,自己將快遞工程技術人員列為轉型方向。

        本次職稱制度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將新興職業不斷納入職稱評價范圍。截至目前,共在相應職稱系列中新增藝術創意設計、動漫游戲、運動防護師、快遞工程等13個評審專業,各地增設特色評審專業113個。

        對蔣雪梅而言,驚喜則來自職稱級別的突破。

        “從未想到自己這輩子還有機會評上正高級職稱。”作為公司的老會計,蔣雪梅早早就評上了副高職稱。可按照過去的規定,就算她再如何“精打細算”,也只能止步于副高。

        2019年,《關于深化會計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提出要完善會計人員職稱層級,增設會計人員正高級職稱。有了打破職稱“天花板”的機會,蔣雪梅再次躊躇滿志,“生活有了新目標,工作就更有動力,獲評后也更有成就感。”

        不僅僅是會計師,本次職稱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將所有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具體而言,增設工程、經濟、會計等11個系列的正高級,惠及近3000萬專業技術人員。”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說,5年間,11個首次設置到正高級職稱的系列新增正高級職稱6.6萬人,有效增加了我國高層次人才供給。

        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

        沒有發表一篇論文,南京林業大學教師蔣華松依然被評為教授。他所憑借的是出色的教學工作業績。

        蔣華松的個人經歷,體現的正是本次職稱制度改革的重點——讓職稱評價標準回歸崗位需求和實際貢獻。

        標準是人才發展的風向標,評價一個人才,就是樹立一個標桿。有好的標準,人才就會充分涌流。長期以來,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存在著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唯獎項傾向等問題。

        “本次職稱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著重解決評價標準簡單量化、‘一刀切’等問題,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說。

        ——破除唯學歷論,主要比拼能力水平。

        會計、經濟等系列將起點學歷放寬至高中。在工程、農業等系列中,不具備學歷要求的,由行業內2名以上專家推薦即可參加職稱評審。翻譯、演員、計算機軟件等系列或專業對學歷沒有要求。“應該說,學歷問題已不再是參加職稱評審的障礙。”這名負責人說。

        ——不再只數年頭,以實績論英雄。

        對科研人員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頂天立地”;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主要突出臨床實踐能力評價,把能看病、會看病、看好病作為臨床醫務人員職稱評價的主要內容;對各類教師主要突出教育教學能力和業績,把教學質量作為主要標準。

        ——論文不設“硬杠杠”,破除唯論文論。

        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對高校教師不再以SCI、SSCI等論文指標作為參評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設計與臨床實踐相關的評價指標,臨床病案、手術視頻、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論文要求。

        此外,為了讓職稱評價更加科學,改革細化了職稱分類,實行分類評價。通過改革,將高校教師劃分成教學為主型和教學科研并重型,其中,教學為主型對論文不做硬性要求。“本次改革,以職業屬性和崗位需求為基礎,細化人才專業分類,實行分類評價,從而確保評價標準的科學、有效。”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說。

        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限制,暢通申報渠道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改革還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等制約,擴大職稱評價人員范圍,暢通各類人才職稱申報渠道。

        讓更多民企專業技術人才加入職稱評審。近年來,民企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達3800多萬人。

        2020年,《關于進一步做好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的通知》印發,掃清民營企業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隱形門檻。通知提出創新民營企業職稱評價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或組織開展民營企業專項評審。建立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或“直通車”,民營企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可直接申報相應級別職稱。

        設立“立交橋”,讓更多高技能人才參評職稱。此次改革過程中,人社部兩次印發意見,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重點打破學歷、身份等條件限制,鼓勵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實現應通盡通、能通盡通。

        截至2021年初,全國已有1826名高技能人才取得職稱。酒鋼集團一線技術工人杜均就是政策的受益者。曾獲得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等榮譽稱號的他,在2019年12月底獲評正高級工程師職稱,成為甘肅省首位“工人教授”。“獲評‘教授級高工’,這是國家對高技能人才的重視和激勵。”杜均說。

        “改革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拓展評審范圍等措施,樹立了重品德、重能力、重業績的評價導向,拓展了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揮了用人主體積極性,充分激發了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堅定不移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一方面,以支撐數字經濟為重點,不斷拓展新職業,逐步將成熟的新職業納入職稱評審范圍,暢通新職業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另一方面,以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目標,不斷完善職稱評價新標準,全面準確反映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水平,激勵更多人才投身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同時,以行風建設為抓手,不斷健全職稱評審服務新模式,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系統行風建設,營造有利于激發人才創新的良好環境。

        本報記者 李心萍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资源在线看|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热99在线视频| 成人18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页|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一道本在线播放| 日本理论片午夜论片|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直播| 国产香蕉在线精彩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榴莲视频app色版|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免费观看成年人网站|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手机看片1024旧版|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4|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妖精的尾巴国语版全集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第1页-浮力影院| 裴远之的原型人物是谁| 国产小视频在线看|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中文字幕亚洲区|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区| 四虎国产欧美成人影院| 西西人体www44rt大胆高清| 国产馆在线观看| 99久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射天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