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富饒豐盈背后的“糧”苦用心——探訪中國糧倉里繪就的別樣風景

      2021-10-17 19: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富饒豐盈背后的“糧”苦用心——探訪中國糧倉里繪就的別樣風景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富饒豐盈背后的“糧”苦用心——探訪中國糧倉里繪就的別樣風景
        新華社記者韓宇、管建濤、王建、楊喆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金秋十月,豐收的土地一片繁忙景象。第41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深入糧食主產區,與搶收糧食的農民一起,品味豐收的喜悅和紅火的日子,感受中國糧倉的新鮮氣象。
        【鏡頭一】歸倉
        14日19時,天已黑。在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種糧大戶孫波的玉米地里,一臺玉米收割機還在作業,車上的照明燈點亮田野。
        巴彥縣是黑龍江省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焦點地區,14日剛剛恢復全域低風險。“我們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晝夜搶收,人歇機不歇。”孫波說,再過幾天,5000畝玉米就能收完。
        東北黑土地,沃野千里,適宜大型機械收獲。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大豆田里,多臺大型收割機正在搶收。一排排掛滿豆莢的大豆莖稈卷入機器,脫粒、秸稈粉碎還田一氣呵成。
        “每臺機械每天可收割上百畝。產量超過了往年,還要搶前抓早,才不誤收割黃金期。”這家合作社理事長蓋永峰說。
        秋收的“科技范兒”十足。在北大荒集團八五〇農場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區,一臺無人收割機按照規定軌跡作業,遠處的工作人員李云祥通過手機操控,就能完成水稻收獲、稻谷裝車,智慧農業魅力顯現。
        “通過加裝北斗衛星接收天線和傳感器等設備,實現了無人駕駛作業,不僅提高收割精度,還減少收割過程的糧食損失。”李云祥說。
        黑龍江省是我國第一產糧大省,今年糧食種植面積超過兩億畝,糧食產量有望再創新高,實現“十八連豐”。
        【畫外音】秋糧占我國全年糧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糧食生產重中之重。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六成。近期農業農村部下發通知對“三秋”生產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通過加快秋收進度、落實秋播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等,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鏡頭二】求質
        15日,湖南省臨湘市坦渡鎮細雨蒙蒙,李玉吾的1335畝有機稻剛收割完,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他的臉上,“產量不錯,價格也好”。不遠處的倉庫里,稻谷堆成一座小山。
        回想自己走的有機種植之路,李玉吾說:“前些年,城里很多親戚朋友跟我打聽品質好的大米,但我種的普通大米口感一般。”
        2019年,李玉吾正式“進軍”有機稻。為了保證種植全過程實現有機,他聘請當地一位高級農藝師當生產技術顧問。
        李玉吾的稻田里安裝了60盞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用于誘殺田間害蟲。為了不用除草劑,他花了大量心思抑制雜草:冬閑時,深水泡田;春末夏初,在稻田內蓄水養殖小龍蝦,讓小龍蝦吃掉雜草、松土透氣。
        “家人說我照顧水稻比照顧孩子還要精心。”李玉吾說,2020年他參加了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隨身帶的大米獲得不少客戶青睞。
        臨湘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偉說,李玉吾種植有機稻適應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附近很多產糧大縣的農民都來取經。
        【畫外音】今年8月,國家六部門出臺的《“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6萬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8%。當前,人們更加重視如何吃得更營養、更健康,一方方農田滿足著人們更多生活需求和期待。
        【鏡頭三】養地
        前幾年,在山東省高密市大牟家鎮,農業大戶王翠芬種地特別依賴化肥,但是她慢慢發現化肥用多了,土壤板結不透氣的現象嚴重,糧食產量減少。
        經地方農業部門指導,王翠芬用上發酵有機肥和摻混肥。“作物苗齊苗壯,土壤條件也不斷改善。”王翠芬說。
        為了讓農作物有更好的生長環境,王翠芬在農業用水方面也進行了探索。當地降水少,農業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影響糧食生產。她采購了自走卷盤式噴灌設備,節水效果明顯。
        以小麥為例,用這種卷盤式噴灌設備1個小時可以澆2.5畝地,只需水30立方米。而用柴油泵“大水漫灌”,澆1畝地要用兩個小時、60立方米水。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武城鎮東小屯村為民糧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了1500畝地,合作社理事長李慶雙購買了3臺平移式自走噴灌機。“這種設備不僅省工、高效,還能節水60%,實現水肥一體化。”李慶雙說。
        武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董君說,下一步將引入“智慧氣象”,在全縣設置60個自動氣象站,對風速、雨量、溫度、濕度等10項氣象要素及土壤墑情進行全天候監測,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今年8月山東省提出,將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到2025年,單位耕地面積化肥用量、農藥用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6%、10%。
        【畫外音】耕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正加快治理,為穩定糧食產能、促進農民增收奠定基礎。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有關部門,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8個方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壤改良、高效節水灌溉,推動藏糧于地。
        【鏡頭四】興農
        “真是個大豐收年!”遼寧省昌圖縣是全國產糧大縣,這個縣種糧大戶吳艷良站在一片金色的玉米田里,高興地對記者說,“畝產較常年高200多斤,而且糧食質量好。”
        豐收后的農民腰包鼓起來。吳艷良算了一筆賬,今年種了3000畝地,一畝玉米能產1800斤,目前潮糧價格每斤0.9元左右,毛收入1600多元,扣除土地流轉費、種子、化肥、管理等成本1400元,今年一共能掙60多萬元。
        “人努力,天幫忙,好日子還在后頭呢。”吳艷良說。
        “既有好年景,又有好‘錢’景。”這是稻米之鄉遼寧省盤錦市不少種糧大戶的感受。盤錦市盤山縣胡家鎮劉家村種糧大戶段彪流轉土地種了800多畝水稻,生產的蟹田大米,附加值較高。
        “養蟹收益比較可觀,加上種稻收入,每畝可凈賺四五百元。”段彪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社會化服務,為小農戶提供代耕代種、病蟲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等服務,降低種糧綜合成本,提高種糧收益。
        據遼寧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員介紹,今年遼寧省糧食產量有望突破500億斤,預計單產每畝950斤左右,比歷史最高水平高出20斤以上。
        【畫外音】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讓農民過上更好生活,還需不斷完善支持政策,拓展增收渠道,讓億萬農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參與記者:周楠、張志龍、鄒明仲)
      [責任編輯:張亞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军同性videosbest| 蜜柚直播在线播放| 污污的文章让人起反应的| 国产一级理论免费版| 亚洲网站www|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噜噜激激的五月天| 欧美日在线观看| 四虎免费久久影院| 麻豆国产剧果冻传媒视频| 天天看天天摸天天操|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内射美女片在线观看网站|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饭冈加奈子黑人解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4级做a爰60分钟| 欧美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va在线|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五月天国产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做受视频60秒试看| 国产网站在线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