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十年探路:清華“魔鏡”解析生命奧秘

      2021-04-22 09:3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全曉書 李宓 高蓓)生命離不開蛋白質。如何使用和發展先進技術手段來觀測這些納米級別的小小世界,一直是科學界聚焦的前沿領域。

        2011年,中國開始籌建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清華大學作為該設施的一個重要基地,在過去十年里建成了世界上領先的冷凍電子顯微鏡(以下簡稱“冷凍電鏡”)平臺。借助這一優勢,中國科學家在蛋白質結構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比如,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帶領團隊對細胞核內負責遺傳的剪接體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連續登上國際頂級期刊;清華大學教授隋森芳帶領團隊將植物捕獲光能的蛋白質復合體的重要結構解析出來。

        “人體里有幾十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核酸以及它們所形成的復合體,它們就像一臺臺很小的分子機器。如果能夠搞清楚它們由哪些零件組成,以及這些零件如何裝配,對于理解分子機器本身怎樣工作,以及如何維修故障機器都有重要意義。”清華冷凍電鏡平臺主要建設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王宏偉說。

        本世紀頭十年,冷凍電鏡還是一門不被看好的小眾技術。正是在這一時期,清華決定起步建設冷凍電鏡平臺,為中國生命科學的發展贏得了寶貴先機。

        “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對于過去十年中國在冷凍電子顯微學這個領域處于世界較為領先的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宏偉說。

        冷凍住生命的奧秘

        上世紀三十年代,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問世,科學家自此可以觀察到細胞內部結構。然而,在觀察蛋白質大分子等天然狀態的生物樣本時,電子顯微鏡卻無能為力。

        王宏偉解釋說,生物樣品含水,但電子顯微鏡內部一般為高真空狀態,生物樣品放置其中,水分會很快蒸發。“這就好比我們觀察木乃伊,看到的并不是人體的天然狀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科學家逐漸發展出冷凍電鏡技術,但離成熟應用還有很大差距。結構生物學家更多使用X射線晶體學,但問題是很多復雜大分子物質難以獲得晶體。

        過去十幾年,冷凍電鏡技術不斷進步,猶如向厚重的生命迷霧投下了一束光。2017年,三位發展冷凍電鏡技術的科學家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我們把生物大分子溶液滴在直徑只有3至4毫米的金屬載網上,形成一層非常薄的水膜,然后在毫秒之間把它冷凍到液氮溫度(-196℃以下)。因為速度非常快,生物樣本里的水分無法結晶,也來不及蒸發,而是形成一層薄冰。我們再把這樣的樣本保持低溫放置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就可以獲得它們的內部結構了。”王宏偉說。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們憑借冷凍電鏡技術對新冠病毒進行了一系列重構和研究。比如,清華大學王新泉和張林琦團隊借助冷凍電鏡,解析出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一些關鍵氨基酸位點的突變。

        “根據這些位點突變,科研人員可以評估、改造或設計藥物和疫苗,使其特異性更強。”王宏偉說,服務現代生物制藥是冷凍電鏡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

        一輩子一次的機會

        回憶起十年來回國建設冷凍電鏡平臺的經歷,王宏偉感慨:自己所得一直超出期望。

        2001年赴美做博士后,2009年成為耶魯大學助理教授并組建獨立實驗室,王宏偉原本可以沿著既定軌道早一步實現自己的學術夢想。2009年底,王宏偉回國探親,在母校清華遇到了時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副院長施一公教授和自己的導師隋森芳院士,兩位邀請他回國建設一個世界頂級冷凍電鏡中心。

        2009年,亞洲首臺冷凍電鏡在清華安裝落成,但這項技術的走向尚不明朗。西方同行甚至質疑,冷凍電鏡設備未來有沒有人用?

        “確確實實,我經過認真的思考。一個世界頂級的冷凍電鏡中心,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可能是一輩子才有一次的機會。”這位從1996年進入清華讀博就一直從事冷凍電鏡研究的科學家回憶說。

        2011年,王宏偉辭去耶魯大學的工作,回到清華,從人員到設備,從頭籌備。

        2014年,清華基地冷凍電鏡設備基本到位,中國一躍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更令王宏偉高興的是,恰恰就在這一時期,冷凍電鏡技術從硬件到軟件的多方面突破大大提升了這一技術的效率和精度。

        在技術革新浪潮帶動下,清華冷凍電鏡平臺主管雷建林教授開發了一套數據自動收集軟件。“之前,研究人員要坐在顯微鏡前一張一張手動去拍照片,每一張都要人工調好相關參數。一個項目收集一套數據,需要拍攝幾百到上千張照片,科研人員在顯微鏡前一坐就要好幾天。”王宏偉說。

        “現在,只要花兩三個小時挑選樣品、設置參數,后邊的事情就可以全部交由計算機自動完成,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顯微鏡的穩定性也更強。”他說。

        花時間磨自己的刀

        目前,清華冷凍電鏡平臺共有十多臺設備,包括4臺300千伏的高端設備,所有設備24小時滿負荷運轉,每個月可以完成兩三百個項目的數據采集。

        “即使這樣,還不足以滿足需求。我們面對的用戶從原來的結構生物學領域拓展到細胞生物學、甚至神經生物學領域,未來可能會有臨床醫生使用我們的設備。所以需求會越來越大。”王宏偉說。

        清華冷凍電鏡平臺不僅面向國內用戶,而且從建設之初就向全球開放。過去十年來已為來自美國、英國、日本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科研團隊提供服務。

        “清華基地幾乎每年都會組織一到兩場面向全球的技術培訓班或學術交流會,很多人通過我們的培訓班和學術會議,對冷凍電鏡技術有了更多的了解,為建設他們自己的冷凍電鏡中心和更好地使用冷凍電鏡技術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王宏偉說。

        不過,王宏偉很清楚,想要保持創新的優勢和活力,僅靠增加幾臺設備是不行的,還需要克服一個重大短板——中國目前還沒有能力生產自己的冷凍電鏡設備。中國所有科研單位使用的冷凍電鏡設備,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最復雜的電子槍元件,全部來自國外廠家。

        “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王宏偉指出,他的團隊一直在研究開發原創性的冷凍電鏡技術和方法,包括創新型的儀器和設備。

        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王宏偉認為,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冷凍電鏡工具和方法,應該成為下一步布局的重點。“以前,我們從別人那兒買刀,砍柴的成果很明顯。現在,我們要花時間磨自己的刀,去砍更多的柴、更好的柴。”(參與采寫:陳昊佺、吳夢)

      [責任編輯:楊永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丝爆浆18禁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成人影院| 色费女人18毛片**在线|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黄网站|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网站|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日本熟妇色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免费视频你懂的| 国产又污又爽又色的网站|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任你躁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福利三区3d卡通动漫|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麻豆高清免费国产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japonensis19一20刚开始的|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aaa| 男人和女人爽爽爽视频| 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国产主播在线看|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2021日本三级理论影院|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9热国产精品|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欧美国产激情18|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课外辅导的秘密在线观看|